向前迈步时,不要埋头去试探脚下的道路是否坚实;只有目光紧盯着远方的地平线,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old)
一切事物都是上帝分两次创造的,首先是灵魂,然后是肉体。
——格雷格·安德森(Greg Anderson)
你必须全神贯注,否则稍一分神就会重重地撞到什么东西上。
——杰夫·戈登(Jeff Gordon)
获得掌控后,继续加油!
好心情和清晰的思路本身也可以是值得追求的目的,心灵的了无滞碍、轻松飞扬完全可以是一个人矢志追求的最高境界。
掌控这种情况的一个快捷办法是专门留出一个框、篮、架或者它们的组合,用作“阅读/回顾”类。单独辟出一块地方,把你能找到的符合这一类的资料统统收集起来,归在这一处。
调整视角,保持掌控
掌控与视角关系紧密,视角却很容易被忽略,因为人们在获得一定的掌控以后特别容易飘飘然。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只要稍微建立起秩序感,即可显著地改善视角。
在多个层面获得掌控
视角就成了移动的靶子,一方面的探索会触动另一方面的思索和发现。比如,你在认真列举“项目清单”(1万英尺)时,可能想到一个跃跃欲试的目标(3万英尺),想到一直被你忽略的对家庭肩负的附加责任(2万英尺),想到必须尽快、即刻采取的行动(跑道)。
经验是,一次只考虑一个层面为好。
把问题彻底想透,心情释然,自尊心提升,沉下心跨进未知的领域,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
从简单的入手,由简入繁,逐级向上,就成了合理的办法。另外还有两个理由:首先,在较低水平比较容易获得掌控;其次,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执行力,再处理比较棘手的任务就更有积极性。
首先获得一定的掌控感大有好处。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触及更高层次的问题。
再说一遍,因为这几个层面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各有区别,有时候也必须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处理。某家大公司的一个部门运用我们的“6个层面”模型,在企业合并以后,想把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两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被逐条指明,加以比较,新企业取其精华,兼容并蓄,从而提出了新的企业文化和理念。然后,参与者就企业发展的长、短期目标达成了共识。而如果他们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也许不会这么快达成一致。
若干“关注层面”
你要打的紧急电话直接关系到你的人生目标和核心价值观(5万英尺),那么,它本质上就跟你的人生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理念同等“重要”。
本质上,高度越高,它提供的参照点的优先级就越高。企业的年度计划(3万英尺)应该支持和辅助长远规划(4万英尺)。“项目”(1万英尺)应该为“责任范围”(2万英尺)服务。
2�Q�2��b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