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下旬,我在学校的报刊亭偶然读到《课堂内外(高中版)》第5期上一篇关于《穿越大半个中国的艺考追梦路》的文章,深深地感动于这个高三学生独自从广西桂林到山东大学参加播音主持艺考的成长经历。
当时,我没钱买下那本几块钱的杂志,只好悄悄地把他在文章末尾留下的通信地址牢记在心,想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信,为他高考加油。我回到寂静无声的教室后看到大家都在埋头备战,冲刺高考。彼时,我偷偷地拿出一张信纸写下对他战胜挫折和困境,不远千里抵达陌生的地方去追逐梦想鼓励。
在信中,我告诉他因自己的身体原因,高中三年我学得相当吃力,最直接的反应是从上等成绩慢慢沦落到末等生,考上一所好大学是没有希望,当然更不可能复读。但我依然要努力去考试,愿一个大学梦,想要沉浸在浩瀚的图书馆里汲取书中的营养,滋养我的灵魂。
我把这封信寄出去后,从未想过会有只言片字的回信。在我焦灼等待一位编辑的回信时,却在门外室找到他的来信,也是高中里收到的最后一封信。
我喜出望外地拆开信。在信中,他告诉我,他也曾生过一场大病,数学成绩也十分糟糕,但是面对高考,他依然要背水一战,并在信的末尾留下了电子邮箱。当我收到信的第二天,5.12地震不期而来,所有的学生在操场上度过了一夜。在恐慌中,我也没去网吧上网给他报个平安。直到高考前夕,我借宿在县城里的表哥家,用表哥的电脑上网,给他写了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
结束两天的高考后,我在电子邮箱里看到他留下的手机号码,并用IC卡给他打了第一通电话,互相询问彼此的高考预估。某次,我回到高中校园里闲逛,拿起《课堂内外》第9期随意翻看。我竟然翻到一篇《那些人,那些感动》的千字文,内心暖流涌动,已是泪眼朦胧。
他在文章中说:“自从5.12地震发生后,我一直很担心她,我不知道她的家乡是否也和汶川一样遭了大灾,想给她写信,又怕她收不到,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为她祝福,祈祷。在高考前,我终于收到了她发给我的祝福邮件,从信中,我知道她很好,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了些。”
我感动于在那几百上千的写信者中,因5.12地震的缘故,让他为一个陌生人整整担心了25天,同时也自责没去网吧回他的电子邮件,报个平安。我们只是一个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但又是高考生,便懂得心心相惜吧。
我在报亭旁边给他再次打了一通电话,只为感谢他把我写到杂志上。在聊天中,我得知他已考上被吉林师范大学新闻系录取,又将从南到北独自去异地生活四年,感受北国冰雪与风土人情。
这通电话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通话,而后我也去成都的某所职业院校上学,彼此未在联系。
虽然我只是他的一个读者,写过一封书信,发过一次电子邮件,打过两通电话,但他仿佛永远活在我心里,只因我深深地感动渺小的自己曾被一个陌生人真诚担心过生命安危。
人世间有诸多情感,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却终生温暖的回忆那短暂的际遇。又是一年高考季,因疫情而延期一个月,又将有多少温暖的故事在那些高考生心中落地生根。
12年,未曾联系,我想他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有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