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完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罗振宇的演讲干货满满,新词频现,闪耀着思想光芒,就像一碗浓浓的鸡汤,干了这一碗就可以滋补整个2018年。《晓说》《逻辑思维》《奇葩说》等脱口秀节目的兴起,各类网络公开课、线上课程的盛行,说明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走出了娱乐至死的时代怪圈。
我不知道大家都是做什么来消磨业余时间,以前是守着电视看各种娱乐节目,现在是捧着手机玩王者荣耀、吃鸡游戏。但是我们真的可以尝试一些更高级别的玩法,比如可以打开《晓说》,随着高晓松行走天下、畅谈古今,可以打开《逻辑思维》,享受罗振宇的思辨睿智,或者在得到、喜马拉雅等APP购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追随大师的步伐,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可自拔。移动互联网时代,打开了我们学习知识技能的新世界大门,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渠道实现个人跃迁。
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容易陷入知识焦虑的困境,本领恐慌的陷阱。知识爆炸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知识结构都在不断更新,我们还没来得及接受一个崭新的概念,另一个全新的概念已经刷爆朋友圈,知识的迭代升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猛。我们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这一波知识浪潮中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做知识经济时代的弄潮儿。
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一次知识管理的主题阅读,旨在提高个人学习力,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我总共看了十本书,现在推荐其中五本,并提炼出书中的五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带你走出知识焦虑的困境。
临界知识,让你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什么是知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里提到,只有能够改变你行为的信息才是知识。比如,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这是我见过的对知识最清晰明白的定义。当我们在刷微博、微信、知乎的时候,总是很习惯地收藏很多文章,但是从来都不去阅读,自以为收集了很多知识,其实那只是一堆数据而已。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读书方法的书,作者有个观点是当你读完一本书可以列出三项可以行动的事情,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因为你从这本书里获得了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看很多书、学习很多网络课程、摘抄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这就是网上说的“低水平勤奋陷阱”,主要原因是你的学习方法太原始了,需要迭代更新。读书学习真的不能求快,我们要放慢速度,花时间去思考,关键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我们要在读书中发现临界知识,就是那些经过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比如书中提到的黄金思维圈、复利效应、系统思考、二八法则等,这些知识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我们的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低水平勤奋陷阱”里。
整体性学习法,让你的学习卓有成效
在斯科特•扬《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里,作者介绍了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这一套学习方法让他百战百胜,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摘取了丰硕的人生成就。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法?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其实整体性学习法是临界知识思维的拓展和应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和过去的知识建立联系,尤其是要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这样的联系更有成效。
整体性学习法的顺序是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举个例子,当我看采铜的《精进》时,获取的知识是要多做一些半衰期长的事情。然后我开始理解什么是半衰期,是指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衰减越快说明半衰期短,衰减越慢说明半衰期长。比如学习一门网络课程、每天阅读一小时、刻意练习一项技能都是半衰期长的事情,而看电视剧、玩手机游戏、刷朋友圈都是半衰期短的事情。这让我联想到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我们要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其实是一个道理。然后我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多做一些半衰期长的事,少做一些半衰期短的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刻意练习,是通往精进的必经之路
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著的《刻意练习》是一本非常热销的图书,很多牛人大咖纷纷推荐,奔走相告。因为他揭示了通往成功的一种规律,就是反复的、专注的、有目的的刻意练习。这也是很多牛人秘而不宣的秘钥。虽然这本书无情地批判了风靡一时的“一万小时理论”,但我觉得刻意练习只是“一万小时理论”的迭代升级版。我仍然相信,只要你在某个领域专注时间和精力,你一定会在这个领域开出鲜艳的花。而刻意练习是其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论,正确的方法加上持续的努力,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永恒定律。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解读,配合学习效果更好。
刻意练习在知识管理领域也很重要。不管是阅读学习也好,还是精进修炼也罢,最终落脚点都是行动二字。只有指导我们正确行动、提高我们思考能力的知识才是值得花时间去学习和实践的。我们不断学习、迭代更新,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改进方法、指导行动,最后能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有所建树。刻意练习是最有效、最强大的练习形式,任何行业或领域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它有一个很关键的属性,就是要走出你的舒适区。你的舒适区就是你的危险区,我们要不断激励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有目的的刻意练习,随时保持最初的动机,让自己精益求精、不断精进。
教你以最正确的方式开启“学霸”模式
为什么你看那么多书,还是感觉很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奥利克本科专业是俄语,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经过卓有成效地学习,现为工程学教授。这本书我特别推荐年轻父母去看,可以帮助孩子爱上数理知识,如果我高中的时候遇到这本书,或者父母传授我一些学习数理的方法,高考我也不至于考个二本了。但是不管学习什么学科,其方法是一通百通的。看完这本书,我提炼了4条方法教你开启“学霸”模式:
一是学习要在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切换。专注思维有助于集中力量、攻克难题,但是也容易深陷进去、固定思维。而发散思维可以另辟蹊径、捕捉灵感,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解决眼前难题。
二是提高记忆能力的诀窍就是组块化记忆。最有效地学习方法就是从原则和概念入手,用规则性、普遍性地原理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原理组块化记忆,并时刻去回顾复习,这样可以腾空脑容量,加强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是睡觉是提高记忆的重要方法。睡觉也是一种发散思维,很多伟大的天才想法都是在睡眠当中产生的。如果你要准备一场考试,一定要坚持充分学习加足够睡觉原则,通宵复习相当于没有复习。
四是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很多标志。我们习惯边看书边划线,这会造成我们都理解了的假象,但是看过并不代表理解。有效地学习方法是看完一页书或一章,把视野离开书本,然后复述自己学到了什么,也可以用笔来写下来。
像加勒比海盗一样畅游知识的海洋
詹姆斯•巴哈《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传统教育并不重要,创新能力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学历文凭都还要重要。什么是自我教育?作者认为,教育是从你所学的知识中再生的“你”。自我教育就是构建我们的内心,以及构建它的过程。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摧毁旧的,再建造新的。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就是成长的经历。只有那些真正改变我们行为的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时间和热情用在最感兴趣的事情上,充分利用自我教育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所谓的加勒比海盗学习法,就是一种找准人生定位,发掘兴趣爱好,充满求知欲望的方法,是一种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更加快乐的学习方式。加勒比海盗学者是这样的:他对知识的追求精神,无论学校还是权威都难以压抑、控制和束缚。他的思想在宇宙里无拘无束地遨游,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声音和定位。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就应该学习海盗精神,广泛涉猎,深度学习,自由翱翔。书中总结了海盗学习法的11个要素,其中一条是系统思维帮我化繁为简。系统思维是分析事物的复杂结构、找出其中简单规律的一门艺术,其核心是清楚要学的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整体性学习法的体现。
高晓松年轻的时候玩电影、玩音乐,看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学识经验的积累才有现在广受欢迎的节目《晓说》。有次《晓说》走进上海高校,有个粉丝问他为什么你能记住那么多东西?他大概意思是首先你要对历史等领域知识有兴趣,其次就是大量阅读,积累知识,等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你自然会记住。学习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实现质变的催化剂,让我们快速走上通往精进之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