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804天 2019.05.20 星期一】
假如……
第一次听孙老师的课,一进教室就看到这个主题——古诗鉴赏,我的嘴巴瞬间拢成了“O”型。古诗鉴赏?!于我而言,是有难度的,如果让我来教,我还真搞不定。看来这节课干货满满,到底该怎么呈现给孩子们呢?我好期待。
将近两个小时的课结束了,听完课后梳理一下,我的头脑中留下的是:有很多张幻灯片,幻灯片上有很多字。
此刻,静坐在办公室里思考:古诗词鉴赏类的课程到底该怎么上呢?我想—— 一、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记得2017年的国庆节,在广州梅园参加了台湾瑞珠老师“国学根之根”的学习,那时的自己,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好没文化的人。瑞珠老师也是个用生命做教育的好老师,她说:“在座的很多70后、80后,乃至90后,都是失学的一代……”是的,至今还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总是趁着同学们外出做课间操的时候,翻遍每个桌斗,把课外书清出去,甚至扔到同学们的头上、脸上。在她看来,唯有好好学好语文课本才是正道,而课本里的古诗词经典,少之又少。课程的最后一天下午,看着近60岁的瑞珠老师缓缓地给在场300多人跪下说,“请各位老师、父母、领导好好善待从您手中和身边路过的每个孩子……”我被震撼了,好好修自己,为传承,为当代,也为了未来。后来,我的案头多了很多的国学经典,2018一年的时间,《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庄子》《菜根谭》《呻吟语》《人间词话》,一字一句读出来,录进了喜马拉雅里。2018年7月底,认识了胡大平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胡老师对东方文化的挚爱,2019年开始逐渐读《心经》《金刚经》的时候,逐渐地看到胡老师活出的就是经典的样子。2018年国庆节,聆听了寂静法师7天的法布施,讲的全部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简洁的语言里蕴藏着博大的爱与智慧。其实,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即使是逐字逐句地读了一些经典,很多内容我依然不懂。不过无妨,何须都懂呢?通过朗读,唤醒本自具足的文化基因,就好。也许,在我的言谈和举止中,会透出一点点诗书的味道,足矣。
二、借力。借力需要勇气,也是一种智慧。教室里,学生也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孙老师的教室里,我看到了好几个擅长背古诗词的学生,比如那个第一排的女孩说:“老师,欧阳修是豪放派诗人还是婉约派诗人?”当老师的言语间没有给到确切答案的时候,那个女孩接着说:“老师,我觉得他是婉约派的。”我想如果接着让这个孩子说说原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内容、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和修辞等的知识点给学生分下去探讨交流,以小老师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加强背诵是必须的,潘新和老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一直强调知人论世的重要性,黄玉峰老师在《上课的学问》中也多次强调他“知人论世”的教学。所谓的知人论世,是指通过了解作者,从而发现作者的言语动机,探寻作者写作诗词的价值与意义的认知,以及为何要写这一篇章,以此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唤醒、引领,这,是不是也是鉴赏呢?所以,引领孩子们读一读古诗词名人的传记,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随园散人的《李清照传: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杜甫传:所有流浪,都是归程》《李白传: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柳永传: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我读过其中的两本,剩余的,在家中的书架上放着,会慢慢读。
呃……假如,如此,会有些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