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时的人,把头发看得很重,人们都非常爱护头发,有时用头发代己性命。如果轻易损毁头发,后果会很严重,甚至是不孝或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三国演义》中也记述了曹操因误踏良田,违反了自己所定的军纪,“本当斩首”而“割发权代”。可见古人对待头发看得如性命一般重要。
自古以来,头发也与爱情、婚姻联系在一起。人们把男女间的第一次结合称为“结发”夫妻,给新婚夫妇的祝词常为“白首偕老”;有时还作为爱情的信物。据传杨贵妃被唐玄宗罚回杨家闭门思过,三天之后玄宗派去察看的人,带回了贵妃的一缕青丝,玄宗见了凄然不忍,马上接她回来,从此更加宠幸。
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或“金钱鼠尾”。
清末的一场剪辫运动,更是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推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男子剃发蓄辫,被加以征服与被征服的含义,成为满清统治中国的重要标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贴出剪辫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当时南昌城内七处城门口,以及督军衙门(市政府)、府学前、百花洲等十处,皆设有“义务剪辫处”,凡来剪“文明”发式或剃光头者,一律免费。从此,男人的辫子剪去了,但它作为姑娘的一种发型也留了下来。
从古至今,头发似乎都被看得很重,甚至在政治和思想统治上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人们对待头发的态度,也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之前的不能随意乱“动”,到后来的“文明”法式,再到现在的五花八门的发型,颜色也可以说是五颜六色了,造型更是洗剪吹染拉烫随你选择。
如今,虽然改变发型已是一种自由和时尚的选择,不过却常常需要一个理由或是一种心情。
女孩子们,常常会为了喜欢的男生留他喜欢的发型,但男人们似乎更喜欢女孩子长发飘飘的样子,就连歌里唱的也是“待你长发及腰时……”
有诗曰:“因定三生果未知,繁华浮影愧成诗。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所以,女孩子们在失恋或是受挫之后,就总想剪断三千烦恼丝,一切从“头”开始,忘却一个人,从剪掉他喜欢的长发开始。于是她们含着泪狠下心来,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长发,也许剪完了之后,才会发现没有什么是割舍不掉的。
不过,我第一次剪掉长发,倒不是为了什么爱情或是男生,仅仅是因为学业太忙,没空洗这一头乌发而已。
记得那是高三上学期,终于没有功夫和耐心天天去打理那头披下来已到大腿的长发了,直到剪时还是舍不得,剪发的全过程都是含着泪,心情很复杂,就好像剪掉之后不再会长出来似的。那些头发至今仍被完好地保存着。
不过自从留了短发之后,就习惯性地留起了短发,这一留就是三年之久。而我,也开始喜欢上了短发的随意和可爱,它能更好地衬托我好看的脸型,更关键是确实很好打理,一洗一梳了事,省却了很多时间。
再留长发已是快要毕业,准备找工作的时候了。突然觉得留长发,不管是找工作或是找对象都会加分,更能衬托出一个人的温柔和妩媚。果然,自从绪了长发,在毕业之前男朋友和工作都有了着落。
后来再留短发就是因为怀孕的时候了,因为肚子太大不方便洗头发,虽然先生说他帮我洗,可是因为不习惯,还有嫌弃他洗的不干净,还是觉得剪掉更省事。理发前先生一再嘱咐要把剪掉的头发给他带回来,如今和第一次剪掉的头发收藏在了一块,却很少有人会看它一眼。总觉得头发这东西反正剪掉还会长出,何必那么珍惜?
虽然那时这么想,如今却不敢了,因为剪掉的头发终会长起来,不过掉的头发却未必了。
这次剪发却是因为被掉发给吓坏了,不知是因为秋天换季不光掉树叶还会掉发,还是因为压力大的缘故,每次洗发时都会掉一大把,等头发干之后再梳时又是一把,可怜头发越来越薄,眼睁睁地看着发际线越长越高。
有人说:“留长头发需要的是耐心,剪短头发需要的是勇气”,而如今的我恰恰不缺勇气,缺的却是耐心。
于是下定决心要剪掉这齐肩秀发,换个显头发多的短发,但愿它能少掉一些。从打薄到剪短,理发师问了我三次:“你想好了吧?剪了哦。”我真是哭笑不得,我好不容易下了决心,你这是要干嘛啊?难道比我还舍不得,好吧,其实我知道他是在甩锅。我开玩笑回复理发师:“你‘动手’吧,我下定决心了。”你这才开始快刀斩乱麻,剪完之后才发现果然是下刀太“狠”了,不过我也只能认了。
回到家之后,先生开玩笑说:“你怎么没把头发带回来?怎么出个门头发都弄丢了?”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不漂亮了。”
听了他们说的,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换了个新发型,虽然多少有些不适应,不过好像缓解了我对于掉发的恐慌之感。
就想着等冬天来了,我再留起来,过年还可以再换一种发型。从长发到短发,又留长再剪掉,反复几次,做一个合集吧,顺便调节一下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