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25日,巴菲特在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
比特币本身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也不能产生任何价值。你一整天就盯着比特币,看它涨涨跌跌,实际就是一种幻想。
之前,巴菲特多次表示不看好比特币。有人认为巴菲特看了,看不懂新科技。今天读完《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本类似于巴菲特传记的书,对他看待比特币的态度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说巴菲特眼光过时,不是现在人这么说,二十年前可能更为盛行。彼时互联网泡沫正吹得最大,注册一个.com域名的公司股票都能翻好多倍,而巴菲特的公司专注传统业务股票一再下跌。他受尽了嘲笑,然而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泡沫破裂后股指腰斩,巴菲特不但毫发无损还趁机买入了不少低估的资产。
说这么多,当然也不是巴菲特真的是神,会永远正确,而是不要用“你过时了,看不懂新科技”这种惰性思维来做简单评判。巴菲特的出发点在哪里呢?
什么是投资?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节《为何股票胜过黄金和债券》中,他给投资下了个定义:
将现有购买力转移给他人,以期在未来合理地获取更强的购买力,当然是在名义收益的税款被扣除之后。简而言之,投资是放弃现阶段的消费以便在将来有能力消费更多。
投资的标的是资产,他将资产分为三类:
- 以给定货币标价的投资包:货币基金、债券、抵押贷款、银行存款等;
- 不可再生资产:如郁金香、黄金,我想股神也会把比特币汇入进来;
- 可生产资产的资产:如土地、企业、房地产。
货币类:无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普通人认为银行存款、余额宝之类的理财最安全,能够按时拿到本息。这没错,看起来完全无风险的投资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忘记了通货膨胀。
一个免税的机构需要每年从债券投资中获得至少4.3%的回报率才仅仅能维持原有购买力。如果投资管理者将回报中的任何一点儿看作“收入”的话,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特别是经济腾飞时期,将钱存银行和买房是天壤之别。看起来旱涝保收,实际上却禁锢了进一步的可能。
宣扬无风险回报的债券,现在的定价只能带来无报酬的风险。
这和工作一样,国企上班是挺稳定,但也意味着升职加薪极其缓慢,远低于社会平均幅度。随着时间累加,不觉间已被同时期的人甩在后面。
黄金类:几无用途,投机推动
巴菲特不看好这一类资产。他认为,
这种类型的投资仰仗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从而使更多投资者因相信队伍的继续扩张而被前赴后继地吸引进来。持有人并非被这些资产本身的产出所激励(这种资产永远不可再生),而是相信未来的其他人会更加热切地渴望这种东西。
最典型的代表是黄金。除了实际用途不多,最大的缺陷是不可自我增殖。买一克黄金,放一年它还是一克,收益全靠价格的上涨,这注定收益的空间是有限的。从历史上看,黄金的复合收益确实远低于股票和债券。
另外,每年都会开采出不少黄金,买家们,不管是珠宝制造商、工业用户,担惊受怕的个人,还是投机倒把者,必须不断地消化掉额外供应量,才能让现有黄金价格维持平衡。
不得不说,巴菲特得分析十分精辟。有人称比特币是数字黄金。如果真如此,就难怪巴菲特如此鄙视比特币了。但比特币与黄金相比,还是存在诸多不同的,后续专门写篇文章进行分析。
股票类:不断产出,安全优秀
这类资产有能力在通货膨胀时期确保产出。只需最低水平的新增资本投入,便能够保持其企业购买力价值不变。农场、房地产和许多优秀企业如可口可乐,都满足这个要求。
巴菲特认为此类资产是收益最好并且最安全的,值得投资。
但肯定也不是随便买,他师从格雷厄姆、费雪,后又和芒格合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投资体系,比如能力圈、安全边际、护城河等。
书里面的观点是从巴菲特及其公司角度考虑的,具体到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如何安排自己的投资必须结合实际。三类资产价值,值得作为宏观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