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与1的关系与1与无穷大的区别是不同的。
1到无穷大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
那么0与1的区别又在哪里?
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一粒粒啥子不断地往一个地方放,到底什么时候沙子成为了一堆呢?乍一看一粒粒沙子都没有效果,可是那一堆沙子确实是这样子有一点点所积累来的。既然量变终会引起质变那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无法成功呢?
许多人早就放弃了,在没有到达目标之前就放弃了。那些坚持下来的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有一个年轻人,当他见到电脑的第一眼他对其着了迷,想要在这方面做出一番成绩。
但是他一穷二白,没有资金,没有自己的渠道,他是在开创一条新路,对于20左右的年轻人无疑是难如踏青天。
年亲人很努力,每天废寝忘食,照相的时候都懒得换衣服,套一件外套就草草照了相,只是因为忙。经过漫长的死磕,终于有了自己的团队。
那时候,与他一同开始的一位同龄人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与那人相比,他的成就有些微不足道,不免令人沮丧。
换做你会不会不放弃?当发现同样的辛苦努力自己却一事无成的时候,不免令人绝望,或许应该换一个领域?放着好好读书而不继续,辍学来创业。却一事无成。这种落差会让大多数人放弃,可他终究没有放弃。
但是他没有放弃,就在这时,他发现另一个巨无霸公司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他预感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改变当场局面的机会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并没有该操作系统。但是年轻人没有像往常人那样悲叹时运不济从而放弃。孤注一掷,先与IBM谈成了交易,并从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买了一个操作系统。
就这样,Windows诞生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比尔盖茨。
实际上许多事情不是没有转机,而是你都没有坚持下去,怎么会引起质变呢?
在没有完成质变之前,你的努力如同石沉大海般不见成效,这不免让人沮丧,这时许多人都爱为自己的失败找个借口,比方说运气不好,家庭不好等等。
现在流行一种反鸡汤,比方说他们会吐槽比尔盖茨说是母亲是IBM董事会的,会说扎克伯格有哈佛的校友资源,但是这并不是成功的原因,而只是一个助力。帮助了他们雪中送炭,可是最根本的还是努力才有了后来的机遇。
就如同成功的各有各的长处,失败的各有各的缺点,而我们常常假设无法假设的事情。
无论多么能假设,终究不能彻底的还原。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那么既然如此许多人就会问我那么努力就一定靠谱吗?说不准不努力也就是这样呢?
我个人的想法是-既然大多数人都是努力才成功,只有少部分才是那些走狗屎运的,那么你还是努力吧。
也许你翻了身还是咸鱼,有可能远方依旧是苟且,但是只要坚持下去。赢一场就行了,一场就够了。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人可以永远不犯错。
确实!当你前进的时候你突然发现那些天才,诸如最强大脑上的身影,我们常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可以称为天才。当出现那种天天睡觉考试也能考前三,就算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成果,考成了第一,也会有些委屈的,如果他成绩比你高,我想很有可能就会意志消沉了吧。
爱伊斯坦是现在公认的天才,可是那个时代公认的天才确实诺依曼,当时计算机美妙只能进行5000次运算,费米费曼用计算机一晚上算出来某道题,诺依曼心算半小时即可出来。
而费米费曼已经算是天才了。
看到这里不免让人心灰意冷。辛亏聪明只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那么什么是聪明呢?让咱们给一个量化的定义-智商测试120,正如《异类》的作者格拉威尔德所说,智商120是必须的,但是超过了120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而根据调查智商120就是50%的中国人所能达到的,且一般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智商也就是120之上,并没有高出多少。
既然如此,很多人都具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潜质,但是为什么我们无法成功呢?这里我大胆的猜测一下原因是因为放弃了。
这个答案看似很简单,但是想一想坚持的前提就会发现真的很难。
在没有光明的道路上孤独前行,没有人理解,没有希望,还要受到别人的打击,现实的冷酷嘲讽,各种心态的爆炸,现实的无奈。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在我的解释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九十的努力才能配得上那百分之一的灵感。
所谓的灵感,天赋之类的或许会决定你的上限但是努力却决定了你的下线,而我们许多人恰恰在刚刚起步就开始放弃了,自然也就难有所成。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至于最后的上限,你所能到达的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正经开始拼天赋的又会有几个人呢?当你到拼天赋的时候你的舞台早已经是这个世界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送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