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四年级之前就没剪过指甲,十根手指的指甲总是“光秃秃”的,我像很多妈妈一样觉得那只是个“坏习惯”,还经常批评和调侃她。后来,我开始学习心理学,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经过我的改变和调整,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渐渐多了,很“神奇”的一个现象就是孩子不啃指甲了,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把这个事情和我的改变联系起来。
再后来,来到完形工作,学习大杨老师的团咨视频时,大杨老师谈到孩子“啃指甲”“吃手”都是因为“焦虑”,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也对孩子“啃指甲”前后转变的缘由恍然大悟。
以前的我用完形的话说是一个“用头脑”去爱孩子的妈妈,自以为是地讲道理,评价对错,规范行为。因为对自己情绪、感受、需求的封闭,女儿的情绪、感受、需求我当然也一无所知。很幸运的是遇到完形,在初级班《生命的觉醒》课程里很重要的一个练习就是:感受自己的感受,感受别人的感受 。大量的体验式的练习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情绪的流动, 原来干涸的心里注入了生机。因为心和心的链接,我跟老公和女儿的关系也更亲密 。
时间过的很快,“啃指甲”的事已经过去很久,女儿也已经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因为家离学校很远所以选择了住校。上个周天,女儿作业未及时完成,本该出发的时间她还在做作业,我的情绪在三番五次的催促后还是爆发了,在我的批评和指责声中女儿还是按自己的节奏做完了作业。急冲冲的坐上公交车后,我的心情平复了一些,转头望向坐在邻座的女儿,她低着头正在“啃指甲”甚至“唆手指”,那一刻,与以前不同的是我马上感受到了女儿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有对快要迟到的“焦虑”和对自己没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愧疚”。
女儿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情绪并不外露,我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的无动于衷,我在她脸上看不到着急和愧疚,听不到她的解释和沟通,甚至她很少像个孩子一样的哭闹!曾经我以为那是跟我的对抗和挑衅。那一刻,我都释怀了,她也肯定很着急很慌乱,只是她的表达方式是压抑的,以至于需要“啃指甲”和“唆手指”这样的动作来释放!
很惭愧,做妈妈已经12年,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还有这么多“盲区”,好在我已经走上“完形”自我成长的道路,期待自己能成为“尊重而不放纵,分享而不教导,关怀而不干涉”的妈妈,用我的生命去温暖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