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跟随共同体沉浸读书,虽说全程参与,但是中途因为有事耽搁了几天,想着以后补上,不会安排事情轻重主次的我,至今没有补上。如我这次读书会的总结一样,其实共读完后心里总是想着别忘了梳理,别忘了梳理,可另一个我却在不断的辩论,不急,早哪,今天晚上大体来了个框架,想着还有明天一天了。可是看到群里的消息,我傻眼了,如何拯救我的拖延症。废话我就不说了,先切入正题吧。
读了魏智渊老师的《高手父母》这本书以后我进行了如下汇总:
一 、提升认知层次,改善亲子关系。
在我的世界里非黑即白,不存在灰色地带。对于孩子的教育,或许受到我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小父母就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下出孝子"话语放在嘴边。父母对我的教育,也就是以严著称。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记得那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组织数学考试,我什么也不懂,只考了48分,我印象中,当时正好是收玉米的季节,家里有我舅,和舅妈,别人的存在没有消除父亲的气,不管三七二十一,记得父亲当时气得暴跳如雷,并把我从家里的北屋一脚一脚地提到南屋。嘴里不停地训斥着什么,至今我记忆犹新。我的孩子在长大,我发现这种棍棒下出孝子的观念,行不通了。社会在科技的影响下,不断地前进。人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遵循科学的原则,合作,协商成为亲子关系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在读到魏老师的不要和孩子进入谁对谁错的战斗模式。否则会双双阵亡。应该是和孩子达成共识,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
我的数学成绩发生改变,是多亏了我的母亲。我现在还能记得那个场景,深秋的晚上,我和母亲在家,我准备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只念完了,二年级就辍学的妈妈,当时耐心的对我说你哪个地方不会呀,例如11+11当时妈妈用朴素的语言教我怎么思考。我记得当时就豁然开朗,感觉清楚了很多。现在想想或许这就是当时妈妈给点的很到位。从此我的数学,慢慢地就上来。
二、知行合一,认知模式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孩子打架了,家长怎么办,她为了事业这篇文章,我收获很多,我记得小的时候我的邻居家的哥哥和同为邻居的另一家姐姐在教室里发生了一点小矛盾,那时候才念五年级。小孩子之间的事情过几天应该会好的,可是邻居家的姐姐告诉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比他们大7岁,闹到学校去和邻居家的另一个哥哥打起来了。凭他的大几岁的个子和力气打的对方头疼。最后成了两家的事情。现在想想其实当时的老师也有责任。对于孩子在校打架了,魏老师说的很对,
警察思维,有时候还会将孩子之间的冲突,上升为家长之间的冲突。有些家长深信丛林法则,总怕孩子吃亏,所以不遗余力地介入,充当孩子的保护伞。问题是你能保护他一辈子吗?相反的,有些家长却觉得多大点儿事,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就教育孩子要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 动不动就与别人冲突。但对孩子来讲,你认为的小事,可能是天大的事,稀泥抹光墙,但问题没有被解决,只是被搁置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试图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而不是鼓励和协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结果,孩子丧失了一次潜在的深度学习机会。我现在还想如果当时邻居的家人懂得这点,就能避免一场邻里间的伤害关系。或许也是迎了,那句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学习!
谢谢读书团队的人们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