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蒙台梭利在内的太多育儿专家告诉我们,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的童年在充满安全感中度过。在她们的育儿理论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得不到足够的爱,给孩子童年带来的阴影伤害怎么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她们没有太多提到的管教,并不是不重要。
没有适当的管教,孩子不可能自发地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因为自身理论水平有限,在她年幼正适合建立规则和秩序,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在家里建立起合适的原则和规矩。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随性地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当时的场景去对孩子做出要求,这些要求因为没有一贯性和统一性,所以不具有参照性,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要求而建立起界限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他们也常常随自己的心意而定,在这样的情形下自发表现出来的行为当然不尽如人意。
给孩子适当的管教,她就会按照你所期望的建立起行为规范。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通过对她的观察和每天的相处,切实感受到一个4岁多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是对的行为,什么是错的行为。如果在她的童年,我们对她的错误行为纵容或不加以约束,可以预见,她的行为规范会不断地恶化下去,最后害了她。但是如果我们给她一个明确的规则,告诉她在这个家里什么是被认可和好的表现,什么是受惩罚或者或的表现,鼓励和表扬她的好的行为,批评和惩罚她的坏的行为,她则会慢慢改进那些坏的行为。当我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和她爸爸对她每天的行为制定了一套考核体系,每天评定,每周即时奖励,在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她的行为规范改善很多。
今天在读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的时候,看到一句话:“管教也是爱的一部分。”我们对孩子的管教是为了端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发泄父母的怨气。在文中作者提到多数子女抗拒管教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本身在自己的生活上没有好好的约束自己,家长不自律。
在这一点上我有切身体会,女儿在2岁之前一直是习惯于6点多起床的,但是在去年冬天二宝出生之后(她4岁多),寒假里我们纵容她睡懒觉之后,进入2017年她就变起床困难户了。在进入今年4月之后,我决心不再纵容她的赖床行为,也明确告知她在我们家里除了生病之外的原因,不允许早上睡觉超过7点半,而家里的成年人每天都在7点之前起床。有一次周末早上她不肯起床,我告诉她:“开早饭之前我会过来再提醒你一次起床,如果你还不起床,我们吃完早饭之后会全家出游,而你不起床不吃早饭,就等于放弃出游,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中间我就去照顾二宝了,等我去提醒她的时候,她一个人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看到我出现在卧室门口就嗖地一下从床上起来了,自己穿好衣服,巴拉巴拉的开始说她想去哪里玩。在我们的严格要求和约束下,她每天的起床和休息时间都很有规律,人也精力充沛。
最近播放的《妈妈是超人》被很多家庭关注,胡可也被评为全能妈妈,在养育儿子方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可以很轻松地搞定孩子,而马雅舒的米娅小公主不喜欢吃饭,胡可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米娅她们家里没有餐桌,没有固定的餐桌就没有了吃饭时必要的形式感。”而马雅舒在面对孩子时候的不断妥协和无力感也被大众不断吐槽。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在我还未结婚成家的时候,我在农村老家里,看到太多的爷爷奶奶到吃饭时候,就是端着一碗饭在后面追着小孩子跑,女儿1岁多的时候,她爷爷奶奶从老家来到上海,不习惯把带她带进餐厅里在餐桌前吃饭,在客厅里她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处乱跑,奶奶就一直在后面追,我说不可以这样,奶奶说:“你姐姐们的小孩都是这样喂过来的,这有什么问题!”我和老公商议之后,尽快给孩子买了个儿童座椅,坚持每天把她带到餐桌前和大人一起吃饭,女儿到现在为止吃饭没有出现被人追着喂的场景,在国家的二胎政策放开之后,姐姐有了二宝,婆婆第一时间把我们家养育孩子的经验分享给她,其中特别提到的就是给小朋友坐儿童座椅在餐桌前和大人一起吃饭。
你很难想象让一个小孩子自主决定她的所有事情。责任感、自主性、自律这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出生就具备的,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家长持续的关注自己的孩子,需要家长有良好的自律性,做出好的示范。如果你看到自己孩子身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先检视自身。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圣经上说:“主所爱的他必管教。”管教是爱的一种表现方式,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她懂得尊重权威,懂得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让她知道生命的意义和自己行为的影响,这样建立起的规则和秩序感,才能让她真正在成年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