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是三张的人了,但如何能活得明白,还是一样没底的。暂且不去探索宇宙,只讨论生活,琐碎如对待每件事每个人的态度和分寸,也还没能够精准拿捏收放自如,更是免不了因为一些小日常生出纠结。
从哪一年开始,时间的度量衡不再是上学期、上半年、去年八月诸如此类,而是变成了结婚已经六年,毕业已经十年,我们认识已经快二十年这样的大段落。
由从不担心皱纹、下垂、增重变成三不五时地开始讨论“坐下来就收不住的小肚子”“穿裙子不会暴露小粗腿”“量体重要把拖鞋甩出去至少可以轻个半斤八两”……
日常,也从诗意地梦想着“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到粮食和蔬菜真的照进现实。
我和人山的对话经常毫无前戏地开场。
我:“我们真的到中年了吗?”
人山式回复:“中年有什么不好的吗?”
还没来得及回怼,她又补充:“不是有个餐厅立了个牌子,‘请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此处领鸡蛋’吗?”
“……你是认真的吗?”隔着屏幕已经买一赠一给了她两个白眼。
她应该是我人际关系食物链中能够供我啃食的物种,总能在看似暗黑、讥讽的互怼中挖掘出点什么,然后,两个人打个哈哈,就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没那么憋闷,氧气富足起来了。
老了又怎么样呢?愚以为人生如果只从物质来看,是注定逐渐走向衰退的过程。以后再以后的很长时间,生命都将是在逐渐走向衰落,细纹来了,头发少了,牙齿松了,尿得频了……打再多的美容针,敷多少层面膜,再去拼命健身,十全大补地铆足劲儿吃,都摆脱不了地球引力,逆转不了脏器的衰竭。
尼采说:没有事实,只有诠释。
万千人生,参差多态,全在自己如何诠释。
整天想着快乐不快乐,是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
整天想着衰老不衰老,也都将走向衰老。
向死而生,是最舒适的悲观积极主义。
余生别怠惰,能为自己向往的生活争取更多的时间。
悲凉的不是老了,而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个不靠谱的少年。
自娱:
——年轻时,吃进肚子里的牛腩会变成脸上的“胶原蛋白”,老了后,脸上的胶原蛋白渐渐变成肚子上的“牛腩”。
——能量守恒定律学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