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于写作者而言,是个好平台,很多人在这里收获了惊喜。
有的人已经完成了从简书小白到简书大神的华丽蜕变,有的人还在默默无闻中坚守着初心,有的人入驻了简书却还迟迟没有下笔。
那个入驻了简书却总是不知该写些什么的你,心里纠结些什么呢?担心写不出来,担心写不好?担心写出来没人看?担心坚持不下去?担心没那么多素材可写?担心写的不好被人嘲笑?
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总是这样,习惯用自己设想出来的假象来迷惑自己,为难自己,吓唬自己。像心理学大师海伦·舒曼在《奇迹课程》一书里写的那样:我们惯于一直背负着对未知的恐惧前进,但其实害怕并不是真实的,它只是我们内心产生的一种错觉而已,这种错觉被自我利用,将其投射在了我们目前的生活当中。
它就像一个强大的假想敌那样,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一旦我们认清这种感觉其实不过是自己的思想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做出的并不真实存在的反应时,我们就能够克服这种恐惧和担心的心理。未来都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它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对于未来的那些想法也都是不真实的,这其中包括乐观和悲观。乐观自是很好,可如果悲观袭来,折磨着我们不敢从当下开始从而坐失良机,岂不得不偿失?
每一个在简书注册的人,绝大多数都怀着一颗在这里写点什么的心。可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一部分人一直没有开始动笔。
或许是忙,或许是不敢开始,或许是不知该如何开始,或许是一些非常个人的理由,总之现状就是,还在要不要开始的夹缝中摇摆不定,难以抉择。
我也走过这样的路。
今年八月,这样一个适合收获的季节,我在无意间在别人的公众号的文章里发现了简书这两个字。讲的是大神级人物剽悍一只猫的故事,身份即是简书的签约作者。看完文章后我立即求问度娘:简书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了解后,我毫不犹豫地注册了简书。大约是八月底的时候,我后来想,八月于我,也是一个收获的开始。
可注册了以后,我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刚开始,只是大量的看一些别人写的东西,特别是关于谈写作方面的文章。大概就是不自信在作祟,一个写作小白在一众大神面前难免黯然失色。那时候觉得自己输入太少,不如等多看看书后再开始写吧。
可是究竟什么时候才算输入的足够多?输入毕竟没有尽头。源于以前那个有些蠢的想法,一直拖了十来天,竟没写一个字。直到9月12号,那天是我的生日,我给自己许愿,希望在写作上有一个新的开始,哪怕是一个并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开始,我也要下定决心开始。
我先是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后来才诚惶诚恐地向简书投稿。由于刚开始不懂投稿规则,胡乱瞎投,被好几个专题都拒了,只有一个非官方专题《菩提树下》收了。我雀跃着,也感恩着,毕竟有了开始,尽管出师不利,但最起码我迈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
后来我发现,一旦开始后,一些没有开始前设想出来的那些困难都不再是拦路虎。“不知该写些什么”这个曾被我视为最大的障碍,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像歌里唱的那样:或许今夜孤单流着泪,明天就有一段美丽相逢。往往今天写完一篇后,会为明天没有素材而满面愁容,但实际上,明天还没有来临,我们怎么就知道明天没有可写的经历?或许明天我们就会有一些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故事触动心灵。
我写完第二篇后,正不知该怎么继续时,去接孩子放学的空档,发现了一个卖菜的老奶奶。如果是平时,我顶多会多光顾一下,可是当我没有素材时,这样一个场景就会驱使我去一探究竟。当我了解后,第二天的写作思路也就有了。令我意外的是,那篇文章不仅被推了首页,也被公众号的编辑要求转载。
生活就像种田,你永远不知道你会收获什么!
从那以后,写作信心倍增。我开始明白,机会不只是给大神们留的,也会留给每一个愿意努力的人。
往往就是这样,今天还在迷茫发愁下一篇究竟要写什么,明天就有了新的思路。
再后来,被推首页的时候多了起来,粉丝和喜欢也在缓慢的增长中。我告诉自己,哪怕只有一个人喜欢,也值得写。很多文章,阅读数寥寥,但我没有因此沮丧。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写的不够好,需要更加精进。当然我也不免阿Q一下,假如阅读数是分母,关注和喜欢是分子,如果分母不够大,分子也不会大到哪儿去。
这就涉及到了受众的定位,我们文章的类型决定了我们受众的类型。我们应该将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领域和受众的喜好做一个很好的平衡,并不断加以调整。在简书,阅读量,粉丝数,点赞数像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可以说支撑着一个写作者一定的出路。当然,只是坚持自己的喜好不为这些标准折腰的作者同样也是令人点赞和激赏的。
从9月12日开始到1月2日为止,110天写了80篇文章,14万字,获得的粉丝数和喜欢数尽管依然黯淡,但丝毫不影响我继续下去。
写作也是一场旅行。目的地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沿途的风景才是真正触碰心灵的美好。出发前永远只有幻想,出发后才是真正的享受。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就让《奇迹课程》带你出发吧:我们一起开始的这场旅行,就是一种交换,是光明与黑暗,无知与通晓之间的交换,你无法理解的事物都会令你感到恐惧,它只存在于你感知到的那种可怕的黑暗和愚昧中,同时渐渐地向更远处的黑暗退缩,然而只有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真正可怕的,不在于他是什么,只因为我们看不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