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劫持》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玛丽·K. 斯温格尔的著作,这是一本探讨人与科技的关系的书,基于作者20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作为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者的脑电研究成果。基于目前人们对数字时代移动设备的过度依赖问题,带着对数字设备的“奴化”性质,进一步思考并阅读了此书。
摆脱数字设备的奴性
在文中有关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叫斯蒂夫,另一位叫杰夫。他们是同一个办公室里的同事。杰夫抱怨工作占据自己大多的时间,长时间的加班与家人、朋友产生的疏离;而斯蒂夫表示自己每天按时下班,回家陪家人吃饭,辅导孩子做功课并且花了点时间看财经新闻。
现实社会从来不乏努力工作的人,如果我们每一时刻的工作都是有效性的,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很高效。杰夫过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缺少了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每天精疲力竭,还感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杰夫展现的正是数字时代下人们对数字设备展现的奴性。人们花大量的时间防在数字设备上,在丧失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无疑不是成为了机器人。作为人我们无法正确处理人与设备的关系,过多的把数字设备放在个人生活的首位,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然而,除了被迫养成数字设备的奴性外,也有主动养成的。例如网瘾少年纵容自己在网络世界沉迷,主动沉迷网络世界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和外界倾诉时,选择和网络接触;另一方面是在经历了校园霸凌等欺压事件,在警告和恐惧支配下,沉迷网络世界。但这两个方面通常是带有一定的心里疾病,比如抑郁症或者自闭症,拒绝沟通,让自己陷入自我世界,网络世界提供给他们的只是一个包容空间。对他们而言,包容即认可,而这种选择也是促使他们主动养成奴性的主要原因。
透支欲望的结果是对现实社会的冷淡
文中提及“上瘾”,上瘾是网瘾者对于某一事件的疯狂热爱,陷入无法自拔的程度。这种行为更具象化一点,可以是游戏上瘾者的缩影。将大量时间花在对游戏的渴望中,在寻求刺激的过程逐渐消磨掉对现实事物的热情,当欲望被透支后,无法找到下一个热情填补点时,无聊感和独孤感迫使他们迅速找到下一个切入点。
网瘾者在使用数字设备的过程中,满足了内心的欲望,当此欲望被满足后,或对欲望世界更向往,或对欲望世界完全失去兴趣,这两种现状我们都无法给出很好的应对措施。欲望得不到满足,现实世界也无法提供同等的兴趣点,网瘾者容易出现躁郁症等心理积病。
不光是游戏,任何带有“上瘾”性质的行为都会提前消耗用户的欲望,对网络世界的越沉迷,在现实社会中表现的是越冷淡。我们常常也都有这样的感受:和熟悉的人坐在一起,有数字设备的存在我们之间的对话会比没有数字设备更愉快和轻松,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在数字时代,我们或多或少对于数字设备都有一定的“瘾”,在陌生环境下,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拿出我们的手机;在紧张环境下,我们也是想到拿出手机;甚至于现在连告白的紧张,我们也希望通过手机去解决。
数字原住民与数字儿童
我们这一辈可以说是数字原著民,我们一出生就在拥有互联网的时代,可能再小时候接触的不多,但至少也接受到来自社会、校园和家庭的数字设备影响。数字时代的来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捷,我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外界,通过互联网开拓眼界,到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云旅游、云观感。
作为成年人,又作为经历过数字时代改革的我们,对于数字设备的利用是既有理智又有沉迷的,我们理智与见证了数字技术的改革,对于数字时代前期的利弊端十分清晰,但同时我们也陷入沉迷,不断改革的数字技术,让我们发现“危险”中的刺激更令人兴奋。
数字儿童在面对数字设备时,存在的潜在危害更大。他们眼前的数字社会是充满吸引力的,认知和行为都无法辨认好与坏。在对数字设备的摸索中,儿童的好奇心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对于数字信息只有索取,没有分类和把关,如今数字儿童的健康发展问题已经逐渐被大众重视和关注。
思考
书中仅就从成年人和儿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数字设备给人来带的影响,作者没有全盘否定数字技术,只是从她接收的病例中,针对某几个现象深入分析。正如作者在文中分析了从儿童到成年人在面对手机、电脑时,对数字设备上瘾,与外界环境产生冲突,脱离正常的社交关系。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在闲暇时间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然而当数字时代来临,人们现在的爱好多半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去练瑜伽是为了保持身材、修养身心,在现在的爱好中,人们多半是带规则和克制的。
数字时代,区分“喜欢”和“上瘾”显得十分必要,文中表述“喜欢”是跟着兴趣走,而“上瘾”是被欲望推着走。保持理性的“喜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便利,然而“上瘾”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我们太忙了,但是又不够忙,我们给自己增加了太多的压力,但又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舒解。我们太关注安全,但这让我们自己更危险。我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来减压,并让自己变得精疲力竭,但这样导致我们放弃了那种自然而然的疲劳和安静。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数字时代保持理性和睿智,在思考中放弃提前透支欲望,成为思想和行为独立的人,保持原生的灵性。
摘抄
1. 假性亲密关系
指很多人在情感里的连结处于很浅层的状态,然后又处于不作为的状态,这对无限可能性的认知产生的深远影响。
2. 大众焦虑现象
一种现代世界流行的典型大众心理疾病。
3. 数字原著民
意为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
4. 网络社会化
互联网被形容成另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社群、体制、甚至货币(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