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山顶坐,二兄海底爬,三兄卖鱼仔免提秤,四兄籴米免布袋…… (猜动物四)
1.
也许让大家误解了,今天不是讲猜谜语的事,而是聊聊故乡海岛,那些年古城里传唱的儿歌童谣。
度娘上说,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的某个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家乡的童谣的确以此为定义,逐渐流行和传承。
“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那位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还给童谣加以这样的定义。大体上说来,“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我特别认同这个说法。正是地缘关系和腔调韵律,很多歌谣童歌在其属地才得以流传。在家乡海岛古城,老早时候就有许多耳熟能详的童谣在传唱。
记得小时候有几首游戏的歌谣,如小女孩特别喜欢,玩石子跳框框时的游戏儿歌:“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合拍,五搭胸六搭掌”……男孩子喜欢的折纸角游戏童歌:“东西南北,粗皮剥壳,一斤卖三角”。
小时候可玩乐的玩具,当然不可与现在的孩子比拟。但想想那时所玩乐的东西却更富有情况,您看,每到夏秋季节,小朋友们逮住飞累了停下歇息的小蛄蚁,用拇指食指捏住它的小翅膀,蛄蚁晃动一对长须触角,后背的“小逗号”不断上下搥击着,如同一把舂棰在舂米,于是歌谣是这样唱的:“舂米蛄是是舂,舂舂放你去过宫; 舂米蛄紧紧挨,挨挨放你去过街”。类似玩蜻蜓的歌谣:“田婴(蜻蜓)田婴浮浮飞,有人讲要拈(捻)你尾”……
大人为幼童沐浴,也有寄托期冀孩子健康成长之意的歌谣:“一二三,囝仔洗浴没穿衫;一二三四,囝仔洗浴没代志;土地公妈来保庇,保庇阮婴仔没代志”。呈现一幅母亲翼护幼儿,拳拳母爱的立体画境。某家嫁女儿娶新媳妇了,同样也有诙谐恣意的童谣:“卖豆干挨豆腐,嫁查囡娶新妇; 新妇去过番,查囡去台湾”。顽童们唱的埋汰异能人的童谣:“青暝精哑九仔灵,独目仔会开鎗,隐龟仔赘炊粿,缺嘴的会吹火,瘫手仔弹琵琶,摆脚踢球走头前”。还有小童集体沿街齐唱:“老鼠仔精,挂目(墨)镜,十二点钟偷生囝,生囝掠去卖”……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搭手歌剪面锣,搭阮姐阿卜嫁物拢没,一哥兜(挽)二哥留,勾阮姐阿来梳头,梳头鬓鬓光,阿姐拍铜门……烦恼猪无糠,烦恼鸭无粮,烦恼姑仔卜嫁没寐床”。这首儿歌从阿姐出嫁时对娘家的依依不舍,一直吟唱到多年后阿姐操持婆家家务,面临生活的不易和窘境,是首叙述苦衷的悲歌。
印象颇为深刻是这首表现老少同乐、面对面推手的童谣,且起名为《挨啰挨》。“挨啰挨,载米载粟来饲鸡; 饲鸡会叫更,饲狗会吠暝; 生着查埔囝仔中人疼,饲着查某囡仔换人骂”。童谣起唱时,幼童跨坐在大人的腿上,与大人面对面,两人四手相互抓握,模仿“推石磨”,如同太极推手的动作,俩人每唱歌谣一句,合着节奏一次前后仰俯。这首童谣虽然看似有重男轻女的意思,其曲调实则是以诙谐谑戏为主线,通过大人小孩来回多轮反复诵唱,配合协调的动作,是一首亲子歌,特别温馨,其乐融融。相似亲子互动的还有一首教幼儿数数的童谣,忘了歌名,是这样唱的:“点丁,点卯,桃花?乜卯(乜,什么)?胭脂,香粉。咦罗索!”
那时候小孩子玩集体游戏时,一般会用“照术落儿”的特定方式,决出参与游戏的先后顺序。或者也时常以这首童谣决出:“点公点金含(糖果),点公点米笞,是谁放屁我会知”。一个字计数一个人,以最后一个“知”字为基准,落点到谁的身上,便决出该人为最终的胜出者,这与“击鼓传花”游戏规则异曲同工。但是聪明的主持唱诵者往往会从中取巧,通过多增或减少歌谣的字数,增加利己胜算。
夏日,月亏昏暗的夜晚,孩子们仰望天空,看云河数星星,不由的便来首:“天顶一粒星,牛母牵牛婴,牛婴牵去卖”……童谣表达对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快快相会的期望。
实际上,早期流行于家乡古城的儿歌童谣,大多来自于长辈们一代代的口口相传。小时候经常吟唱的《雷公崆倥陈》,这首承上启下接歌式童谣,就是通过长辈的传唱而学会的。这里摘选歌谣最具传神的高潮部分加以记录:“榭榴嘴窄窄,披粽蓑戴斗笠,斗笠好稳雨,猪肠仔炳(反)猪肚,猪肚颠倒转,火钳换火管,火管好吹风,老婆打老公,老公走去坫(躲藏),龟咬剑剑一缺,龟咬鳖鳖没尾,麦仔糍吃输碗(公)糊粿”。
文首所述的动物猜谜:“大兄山顶坐,二兄海底爬,三兄卖鱼仔免提秤,四兄籴米免布袋”。相信大家应该都猜中了,谜底分别是占山为王的老虎、海里的寿星乌龟、家猫和老鼠。童谣里将四种动物的形态习性,用拟人形象化方式加以描述,记得那时候大人们常把这类童谣传教给孩子们,我想这应当是对幼童进行认知启蒙吧。
2.
如果提个问题,您最熟悉的闽南语歌曲是哪一首呢?相信绝大多数人脱口就能给出答案,是最能表达闽南人精神的代表作《爱拼才会赢》。实际上有一首童谣改编的歌曲《天乌乌》,基本上就是按童谣韵调朗朗上口吟唱的,据说在闽南传唱得更为久远,也更富有生活情趣,同样出名。“天乌乌要落雨, 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啊掘掘啊掘 ,掘着一尾旋鰡鼓,依呀嘿都真正趣味。阿公仔要煮咸, 阿妈仔要煮淡,两个相打弄破鼎,弄破鼎。依呀嘿嘟隆咚戚咚呛 ,哇哈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东山县卷)》,曾经记录了早时在古城传唱,几首与闽南语歌曲《天乌乌》曲异“词意”相同的歌谣----《拷鱼歌》和《鲤鱼娶某歌》,节录如下:
童谣《拷鱼歌》:“ 门脚人拷池,拷着一尾大鲢鱼;君卜吃,娘卜卖;俩个相抢辗着地。 门脚人拷沟,拷着一尾烏鱼头;君卜吃,娘卜卖;俩人相抢辗着沟”(拷,排水;君,夫;娘,妻;辗,掉)。
童谣《天乌乌》,也称《鲤鱼娶某歌》:天乌乌卜落雨,鲤鱼仔卜娶某,龟担灯鳖拍鼓,蚊子仔炊笛哒,胡蝇额彩旗,蛤古挑布袋,鮡仔做桥辅⋯⋯我想,东山岛的童谣《拷鱼歌》及《天乌乌》不更富有生活感和情趣?
3.
可惜的是,很多乡音吟唱的童谣,其文字在本文里无法表达得尽如人意,特别是对一些异音文字记录,部分约定俗成的字意韵调,甚至有很大的差异,确实无法表达清楚。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乡音童谣,如同保留着美丽小昆虫的琥珀”吧。古城有众多的民谣口口相传,代代传唱,这里也仅仅挑选几首笔者小时候学唱过的收录入文。我想,如能用乡音腔调,再配上娓娓的吟诵,既对仗工整,也押韵“斗句”,年幼时这些朗朗上口、韵味十足的童谣,绝对会让您重温起童年起某一段美好的记忆。
将早时口传的童谣,两无所偏并取其精华。前些日子听说,家乡岛乡的部分幼儿园开始尝试着教给幼童改编的乡土童谣,通过童谣吟唱,使幼童的诵唱玩乐能与德性认知结合,与生活与社会相关联,倍感欣喜,是得给点个大大的赞。
无法忘怀的家乡童谣,这些承载着童年纯真小幸福的儿歌,总是时不时地勾起那挥之不去的回忆……
后记:小时候唱的故乡童谣,其实很多早就忘记或忘词了,所以就以尝试去记下来的想法。记得那天,一帮中老年人朋友围坐聊天泡茶,不经意挑起相关童谣的话题来,想不到大家你一句我一段,追忆往昔,争相唱诵,兴趣盎然。故乡的童谣,口口相传,本文谨以拾遗自娱。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