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Simon辞职结束了8年的海外生活回到了成都,转眼大半年过去。在周日推送「英语差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原版读物?」后,有读者在后台问我每天花多久时间在读原版书上。虽然坚持读原版书多年,但并没有统计过自己的读书数量,于是昨晚粗略计算了下,2015年我一共读了32本原版书,这些书的ATOS BL基本都在6.0以上。
我早就说过,现在我国99.9%的人都是以一种断片式的方式在学习 —— 碎片化的记忆单词,独立反复的英语课堂和语法训练等等,这种方式绝对不可能让你真正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对于掌握了基础语法和词汇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尽早培养阅读原版书的习惯,加上自我表达的练习,这种侵入式的语言体验才能让你真正感受到英语不同于汉语的语言魅力。
1,一年32本原版书,10天一本,可能吗?
可能。
我闲吗?不闲。
我回国前的工作是技术咨询,朝九晚五,虽说不用天天出差,但上班时间基本没有时间读书。读书的时间来自两部分:碎片时间+早晚的大块时间。
首先我随身都携带着Ipad mini或者纸质书,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在地铁,公车,排队的时候读书。每天晚上我一定会抽出一小时专心读书。
另外去年我有半年的时间坚持早上4:30起床,并且在朋友圈计数打卡,用睡眠软件记录睡眠质量和时间,这样我早上会有大概2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这样我每天的时间安排大概是:
1,早上4:30到6:00起床,出门前一定会抽出1-2个小时的时间读书。周末偶尔会睡的比较久,但是这个阅读时间一定会保证。
2,7:30-8:00出门上班,包里一般会装着纸质书(国外原版书很容易买),偶尔会用iPad看书。这样保证可以利用一切零碎时间读书,比如吃饭,地铁,等车等。
3,我有跑步的习惯,晚上下班一般会去家边上的湖跑10Km,这段时间我用耳机听Ira Glass的Podcast: This America Life,这是我最喜欢的英语节目,听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学习英语。
4,跑完步回到家大概9点,洗个澡然后在床上读书1- 2小时睡觉。
5,周末如果没有活动,我常常去咖啡厅读书,可能会有5 - 6个小时。
6,大块的时间,比如节假日等,我会看一些比较有深度,需要思考的书,而零碎时间我更多的是看轻松一点的书籍。
2,阅读英文原版书的正确姿势
读原版书,很多人把80%的时间花在查字典和记单词上面,这就失去了阅读本身的乐趣,最后导致放弃的比比皆是。
这是极其错误的。
读原版书目的是让你感性的体验英语这门语言。
所以字典和搜索引擎应该是辅助工具。不懂的词和文化背景查完就过,完全可以不纪录,一切以享受阅读为最高目标。
而这时你反而会发现,随着你语感的增强和读过的书的增多,很多单词你自然而然已经烂熟于心了。
所以,不要刻意记单词,回归阅读,享受阅读本身。
3,泛读还是精读
首先,我比较反对「精读」和「泛读」这种二元论的说法,它们本质上都降低了你阅读的效率。而真正的阅读不应该是线性的。一本书的难度有高有低,内容有轻有重,应该根据这个调整自己的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书里最有价值,最能让你成长的部分上。
文学类书籍,浓缩了英语这门语言的真正艺术精华,在阅读的时候最好辅以以下自我表达的练习:
- 作者的用词。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知道的同义词替换一下,感受一下意境上有什么不同,感受上有没有稍逊一筹。最好多多留意,多多练习,时间长了,你对词语的理解一定入木三分。
- 作者的腔调和心情。同样的事情,你能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心情和态度吗?作者有没有可以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他的某些用词暗含了对事情的赞许?否定?
- 句式。他为什么不用强调句?作者的长句和短句是如何衔接的?他是如何在这种丰富的句式中自如转换而不会让人觉得唐突的?
我第一次读Fitzgerald的《伟大的盖茨比》时,基本是一句一句看着字典和谷歌,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啃下来的。这本书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而后每次重读,依然会做做上面这种练习,收获依然十分巨大。
(阅读中的自我表达练习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上面只是简单的列出的方法,我会再写一篇帖子专门详细解释这个问题的。)
4,时间是挤出来的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意志力很顽强的人。但是我会常常被刺激,尤其是看到天生条件比我好却还比我努力的人。所以我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上面提到的早起在朋友圈打开就是一个例子,虽然那些图只有我自己可以看见,可每天打卡看到数字的增加我成就感爆棚,激励我每天按时起床。
读书也是如此,当你开始行动,强迫自己坚持,你会发现自己上网刷微博的时间在慢慢减少,而有意义的时间在慢慢增加。
5,我们共同成长
互联网的精神在于分享,分享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可以彼此学习。在今年,我会继续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同时为了弥补不足,除了每天读书,Simon会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做读书笔记分享在公众号里,还会定时在公众号里和大家分享优美的英文,为大家解析和共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