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与数人泛舟西湖,见一孤舟载一孤客,心有所感,代为抒怀:
寒月入波波映灯,鸣虫伴桨桨抚痕。
清茶一盏邀清影,自笑今人学古人。
这一年的中秋,我在杭州。独自一人有点烦躁,听说西湖是中秋绝佳的赏月地点,当晚便去了。
下车后不久,转入湖滨小路,四周霎时暗了,只闻草丛间秋虫声声。下意识地抬头,一轮圆月准时赴约,清冷的光透过半密的枝叶洒落下来。小路上偶遇三五游人,似是已尽兴而归,我不禁加快脚步。走上苏堤,游船码头边却是十分热闹。几艘灯火辉煌的大船刚刚靠岸,游客一批一批地上船。几分钟后,楼阁模样的船载着满满的新奇和略带浮华的古筝曲向着湖心而去。四下询问,得知没有散客票,略感扫兴,便在柳荫里望着开阔的湖面出神。
不知什么时候,几条小船沿着岸边划过,仅船头挂着一盏灯,除此之外,全身都融在黑色的背景里。这船是载散客的,商议片刻,与另几人拼乘一条,庆幸今晚没有白来。摇摇晃晃地上船入舱坐下,船夫熟练地跃至船尾,把桨一拨,船忽地离岸。我定一定神,数了数船上连船夫一共十人。舱内仅一条木质长桌,月光映照下略显古意。再看船沿的栏杆和船头的挂灯都像是有意置之,竟生穿越之感。之前的大船早已不见,眼前只是湖水的宁静的暗色。船夫是中年人,穿着好像就应该是船夫穿着的衣服,一边摇着船,一边跟我们打趣:“‘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还是中秋,各位有缘哪!”众人兴致很高,向着他问这问那,一对情侣更是跨出船舱,坐到他身边。他就讲苏东坡和苏堤,讲三潭印月,讲雷峰塔的倒掉,颇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感觉。忽然一声短信铃声,船夫摸出手机,大家都乐了。从故事中醒来,苏堤早已不只是苏东坡的苏堤,三座白塔里映出的也由烛光变成了灯光,倒掉又复建的雷峰塔在远处显得十分耀眼。
船夫收起手机,正待继续讲下去,见后面另一条同我们一样的船晃悠悠地靠近,便暂时停了下来。那船上只一位游人,舱内不时看到红灯闪动,估计是在拍照。有人好奇,问包船多少钱。船夫回答:“少不了,你们便宜,那哥们有钱!”两船的船夫聊了几句,好像那人还点了一杯茶,价钱更是贵得吓人。也许他今晚不在乎钱,一定要尽兴才肯回程。
两船穿过桥洞,入内西湖,这里湖水更加波澜不惊。有两人先行上岸离开,余下的人渐渐不像之前那样谈笑了,只默默地听桨声打破沉寂。四围的湖岸上一片漆黑,湖水是深墨色,月光溶在水里,也映着各人的平静的脸。整个内西湖似乎就只我们两条船,今夜所见之景也仿佛都是为我们两条船而早早设下。待我们把故事里的地方都游历了一遍,船夫便问我们要回哪去,在什么地方上岸。也有人问船夫去哪里,船夫说:“我要下班了,今天中秋,我晚饭还没吃嘞!”说着,船摇晃着靠了岸。岸边泊着黑漆漆的一排,居然都是这样的小船。大家下船付过钱,跟船夫告别,都说这钱花得值。
穿过湖边水杉林,回到大路,同游的人往各个方向散了。回头望一眼湖水,才想起今晚的目的原是赏月。一路的故事虽然精彩,但回想起来,真正触动到我的竟是后半程众人的静默,以及静默之中那种令人安心的氛围。
猛然记起湖上偶遇的那人,不知他到了哪里,也许还要在湖上晃荡一圈。身后响起车行的轰鸣声,我突然明白过来。今晚与其说是来赏月,不如说是赏静。中秋夜万家团圆,而他独一人寻静。自然,我们都不是古人,学不了苏东坡游赤壁。但这又何妨?暂时丢开每日的喧嚣,访一静处,做一回独行的夜游人吧。
2015年作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