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五完成了幸福家《18岁之前的人生五个阶段》课程讲解。其实自己挺有感触的,而且感触也不是一星半点,因为时间紧迫让我没能再将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重读。事后呢就特别想在将这本书解捡拾起来,去对应一下这人生的最重要的五个阶段。
看到副标题就觉得这本书挺吸引人的,他说的是: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这个字真的是太震撼人心了,我特别的渴望这一本书被很多未育的父母或者说准父母能够看到,我也特别的希望18岁之前人生五个阶段这堂课能够放在孕前,或者说是婚前就被更多的年轻人看到。
尤其是在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带养孩子的方式真的是存在太多的弊端了,成人往往太自傲的将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去审视孩子,甚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个附属品,而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它本身的存在。
当我看到大街上一个父亲拿着一块饼扭孩子耳朵,因为孩子忙着其他的事而忘掉去咬饼,最终孩子疼得怯怯地看着父亲的脸色咬一口饼………;当我看到一个男孩因为喜欢那个玩具,死命的抱着往商店的门口跑,而被父母拳打脚踢………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上个周末,我在茂业广场遇到了后面这一幕,我的心像是被揪着一样,我跟女儿说“我觉得我真的好难受呀”
但是自己还是没有勇气上前去掺入到别人的育儿生活中。由此我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鉴于以上的种种思考,特别想写这一篇简书,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人生发展最重要的五阶段:
第一,婴儿期。出生到一岁半的时间,孩子要去面对信任还是不信任这样一个课题。教养的关键词,是陪伴与回应。我们来看一下李雪是怎么说的。
在这一章中提到:“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
及时满足”
这一句话足以推翻睡眠训练、哭声免疫等等不正当的婴儿带养方式。我听一个八零后的妈妈跟我说:我们家孩子哭,就让他哭!这种哭,使劲哭的过程中就把肺里的垃圾给哭出来了,哭还能练劲儿………
说的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第二,儿童期属于孩子的一岁半到三岁之间,这个时期面临的课题是自主和羞怯。教养的关键词呢便是自主与规则,我们在给孩子树立规则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看一下李雪关于规则的见解。
说实话我也做不好,每当早上孩子慢吞吞吃饭的时候就要面临着幼儿园其他小宝宝要按时开始读书了,而如果错过的话,他可能就对这一课不熟悉从而比别人落后,以至于导致他对于读书这件事的信心不那么足。就像今天早上,我在不断的催他快吃快吃……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于是我又跟他说:妈妈看到你吃饭慢了,就担心其他小朋友就已经开始在读书了,那样呢你就错过了,所以我会老是催着你快吃。并且我还希望你能够起来去到学校里吃,那样什么也不耽误……
首先有了觉察,之后才去改进。我们知道规则是要立的,但是前提是孩子的感觉要好,他正在感受的是什么呢?
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育儿方法、育儿知识很多,大家接受到的信息也是平等的,但是在我们接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与自家的孩子去结合,考验的就是我们每一位父母的内功了。
谁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呢,除了我们没有其他人!我们知道了方法,知道了道理,再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去融合,才能做到最好。既能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又能让孩子有规则感。
第三,孩子第3个阶段来,到了三岁到6岁的学龄前期。这一个时期,他要面对的课题是主动性和内疚感,我们教养的关键词是好奇与兴趣。面对孩子对我们发起的话题,我们是怎样回应的呢?
让自己站在对话中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妈妈对我们的回应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第四,来到了孩子的学龄期,也就是6~12岁的这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主要处理的是勤奋和自卑这样一个课题,教养的关键词是试错与认可。孩子的能力不断增强,他去探索世界的本事也越来越多了,但他一系列的试探性的行为中如何培养能力的品质呢?
第5,成人之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青春期了,12~18岁的孩子是不是让我们觉得特别的难应对呢?然而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让我们改变对青春期的观念。
后记:
越是去看人生发展阶段的课题,越感觉自己学习掌握的太晚了,这中间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也很庆幸这中间出于妈妈的本能也给到孩子很多的支持和力量。
我也相信,随着这些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理解也能够支持我在带养孩子们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反思与力量。
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加入到这样的学习当中来,从而更好的支持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
毕竟,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
最后想分享的是心理学者韦志中老师的一句话。他说对人也好,对事也好,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之后呢去做到理解,最后才能接纳。
是的,对于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在科学研究和实证的基础上去了解,做到:懂。之后呢,我们才能去理解为什么这个阶段孩子是这样的。做到了理解我们便能真正的接纳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