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报名的时候我还不是很忙,想着自己每天堕落的状态,我参加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约束自己有所事事。
活动怎么样先按下不说,活动中有一项是读书,一本叫做《金字塔原理》的书,还有就是今天要求写一篇读后感。
当我收到这本书的PDF文件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喜欢的书我一般读纸质版,喜欢的小说用电子版,还从来没有这么读过书呢!对书的内容我一无所知,然而简单的浏览发现,它并没有勾起我的兴趣。
我这个人虽说是工科生,可是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工具类的书籍,反而读得多是偏文学的书籍。
不止一次别人推荐的好书,到了我手里甚至做不到浏览一遍。每次看到一半,心里总会觉得特别空,很不踏实,而这样的感觉是我万万不能忽视的,所以我从来都没有读完过任何一本工具类的书籍。
浏览的时候,我看到书主要分为四部分。
1.写作的逻辑。
2.思考的逻辑。
3.解决问题的逻辑。
4.演示的逻辑。
说实话,看到目录我已经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本书注定又是读不完了。但是,鉴于这是活动的任务,我也不想做一个半途而废日的人,我硬着头皮去读这本书。
每次打开,读到读不下去的时候放弃,继续打开,读到读不下去再停止。这样,我用了四天的时间依然读不够100页,好在勉强把第一部分读完了,可以依规矩完成了任务。
当第二轮任务来临,继续读书,恰好赶上起早贪黑做实验的日子,原本忍耐得来的毅力更是难得,翻开合上翻开合上,一天下去收效甚微。
任务要求写读后感,可我都读不完。无奈之下,我便把读后感写成了读书感受,说说自己没读过就已经不喜欢的感受。
和以前一样,无论书中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我迫在眉睫的困境,我对这一类书籍实在是没办法坚持。
到今天为止,我只看了第一节和第二节的部分。理智让我明白,这本书就是教给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金字塔原理,通俗来讲应该是总分结构,等级分类,各司其职。反正就是从上到下列框架的一个原则。
当然上面我的这句理解很有可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评价,但是并不影响我表达对它的不喜欢。
我也承认,学会金字塔原理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真的。
可是,于我而言,要想学会这一类书籍中的理论,有两个渠道:一是有人给我讲,但不可以照本宣科;二是我自己做事卡住的时候接收提醒,然后发现这样的原则,并经常应用。
直接看书,对我来说是一条死路。不过也不尽然,毕竟我也不是纯粹的不读,只是每次说服自己去读,总会在不久就被挫败。
所以应该说是一条被堵住的路。或许那一天就开窍了呢。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在未来有一天喜欢上工具类书籍,但我确定的是,今天的我做不到向看其他书一样看工具类书籍。
尝试过很多次,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今天这篇文章就暂且作为一篇极不合格的读后感吧。训练营的时候我会尽力读,但是不喜欢的感觉着实让人膈应。就像最近的我,不喜欢每天做实验到夜深人静,可又不得不做到夜深人静,那种感觉让人无力。
选择是自己做的,就要为自己负责。
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