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制造满洲候选人
催眠真的能让人做出违背意愿的事情吗?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
催眠起初被视为一种迷信,18世纪晚期,催眠治疗在德国诞生。1984年,神奇的催眠力量引起了法国政府的关注。
在催眠状态下服从命令是一码事,可是普通人有可能在接受催眠后实施犯罪吗?1787年法国动物磁性学会宣称:确实可以。一个世纪之后,激烈的争论还在持续。
19世纪60年代,催眠已经成为马戏团和露天剧场的保留节目,和今天的观众一样,当时的人们也对这种现象的赞叹不已。通过这种表演,催眠很快进入了流行的哥特小说,从此开始对公众的认识施加影响。
在情报界,能迫使他人做出违背自己利益行事的手段,一直都是极为有吸引力的,催眠带来了无尽的可能。在一个实验中,催眠者催眠一名士兵,让他相信他正在身处前线。催眠者告诉实验者:“再过一分钟,你慢慢睁开眼睛,你前面有一个下流的小日本,他正拿着刺刀,要是你不下手你就完了,你就得去杀死他。”被催眠者睁开眼睛后,开始小心翼翼的匍匐前行,突然一跃而起,向面前的那个人冲了过去,把他抵到墙上,开始勒住他。
多次试验后,实验者相信:催眠能在战争中得以充分利用,于是又设计了更多的实验。稍后,这些实验会让读到相关报告的中情局分析家们大吃一惊,实验涉及审讯手段的成果可谓相当辉煌。
催眠师能阻断其他催眠师对其催眠对象的影响,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理念,理论上,对催眠对象发出指令,让其不再接受之后的催眠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这也是催眠术引起中情局注意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案例中,一名特工被催眠,然后接收到一条机密级信息,从催眠中醒来,他就被安排执行任务,他既对催眠毫无印象,也不记得得到过情报。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他再一次被催眠,把情报完整无损地透露出来。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即使情报人员被俘,也不可能泄露情报,因为他对此根本就没有自觉的记忆,也可以在特工的头脑中设置锁闭机制,这样一来,如果被俘后而敌方对其进行催眠,他也不会受到影响。
1971年,布鲁克斯在《科学文摘》上发表了文章,阐述其理论,声言他在战争期间已经使用过这种方法了。
这一机制可以说是简直无懈可击。情报锁存在潜意识中,只有知道暗语的人才能够唤起这段记忆,不过除了布鲁克斯的自说自话,没有其他的证据显示他所说的催眠案例确有其事。
1950年,中情局已经将催眠术作为吐实药的辅助手段,在审讯中加以利用,虽然药物加催眠确实引起了效果显著,但是无法判断受审者滔滔不绝的背后是服药的结果还是被催眠的反应,还是二者都有。因此,在进行试验的同时,中情局研究的焦点也转向了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法:催眠术。
在一次实验中,一名女特工接受催眠,得到了一个假的代号,并受命保护这一情报。接着他被叫醒接受审讯,当审讯员旁敲侧击并委婉地询问时,她一口否认自己有假身份,并声称这简直是听到的最大的谎言,这样看来,催眠确实已经奏效了。
关于催眠的早期设想,还有将其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的计划。被催眠的人似乎毫不费力地就记住了大量复杂的详细资料,正如当时被广泛认为的那样,让特工在催眠状态下记忆大量的信息,或许真的有可能将这些信息储存在潜意识中,除非敌人知道催眠暗号,否则他们休想得到情报。这个手法干净利落,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呢?
催眠可以用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审讯中保护情报机密的构想很快就让位于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开始试验不久,催眠者注意到,一些独特的受试者,可以在催眠中与其他人正常的交流,除了这个催眠者,没有人知道,被催眠者正在处于睡眠状态,假如真的是这样的话,真的有可能把特工训练成不知不觉的人体相机。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它表明优秀的特工在完全催眠的状态下,可以前往聚会,酒会或者各种会议,而且举止得体,从头到尾都在催眠当中,而不会被人看出来。
催眠刺客的想法令人兴奋。真正好处在于,被抓住之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更不知道受到了谁的指使,如果这个办法真的奏效了,那么休想追踪到始作俑者。没有记忆的杀手才是最完美的杀手。
事实上,利用催眠,让被催眠对象做出反社会的行为或者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比大众媒体描绘的要困难得多。
被催眠的人往往拒绝做危险或者违法的事情,但是如果为他们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这一情境中,催眠师指派的任务可以被接受,他们通常就会去照做,比如:如果要求被催眠的受试者从一楼跳到十楼,他肯定不会答应的,然而,如果让其相信他现在身处的建筑物着火了,而且他身处一楼,他就会马上跳下去。
一旦被催眠对象相信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抗催眠的影响,就会放弃抵抗。
第六章詹姆斯、雷和广告心理师
青少年将音乐当作躲避现实的一种途径,经常独自长时间听音乐,这可能会导致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在研究过程中,麦肯纳发现20世纪40年代一首关于自杀的捷克歌曲曾引发一系列死亡事件,这样的事不止一例。大约200年前,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曾经导致自杀的事件激增,事实上,青少年中反常的自杀率被称为“维特效应”。
英国重金属乐队因唱片中收录潜意识讯息而遭到起诉,对媒体来说,可是重磅新闻,官司的结果取决于哪一方能够就潜意识刺激的效力提出最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
1957年,詹姆斯维克利告诉美国媒体,他成功地利用潜意识闪动图像,增加了纽约一家电影院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在媒体为之疯狂的时候,研究复制协会在美国心理学社团的监督下,演示他的方法,但是很可惜的是,失败了。
吃爆米花实验似乎是一场骗局。
对潜意识广告的进一步测试表明,这项技术效果不佳。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加拿大广播公司在周日晚间节目,《聚焦》中播放了352次,“现在就打电话”的潜意识信息,将近500名观众,之后写信来说觉得口渴或者肚子饿,但是没有人打电话。
1958年,一些论文已公开声明,没有证据显示潜意识广告能够起到作用,一切神秘又归于平静。
另一项报告者似乎很有说服力。他在声誉良好的大学任教,知道如何写作才能够让人信服。他说他曾经在实验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数百次广告测试,证明潜意识广告的确起作用了。
潜意识暗示效果不足,可能不稳定,也可能极其微弱,不可能迫使人做出自杀行为。
缺乏科学证据并没有阻碍潜意识产品的发展。在之后的十年里,美国潜意识自助磁带市场的年均份额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聆听磁带有助于人们增强自信心,改善记忆力,战胜青春痘,找到女朋友,一家公司甚至推出了专给婴儿听的产品。通过妈妈的肚子传给孩子,一些专家说,婴儿出生后会变得更聪明,更快学会走路。
1992年,为了澄清大众媒体对此类产品的不实报道。英国心理学会发表了一份报告:“他们没有作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应用潜意识磁带对改善人的表现有实际的作用,我们不建议大家购买。”
又过了十年,自助磁带市场已经衰退了,被另一种更加时髦的形式代替:潜意识电脑软件。50年前一个子虚乌有的实验,让容易上当的美国大众相信了潜意识广告具有神奇的效果。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似乎仍然在相信。
偶尔有人将这项技术付诸实施,华纳兄弟公司承认电影《驱魔人》中曾经多次出现一副死神面具的潜意识图像。加入潜意识的画面是为了增加电影的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