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启示
苏格拉底,古希腊的教育家,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其思想却广为流传。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是他教育思想的概括。他倡导“知德合一”,主张教人学会做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学会锻炼身体。告诫人们,只有具有良好的德性,又有广博的知识的人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一、产婆术简述
苏格拉底在教学方法上,源于其母亲帮助孕妇产子的灵感,倡导要像接生婆帮助孕妇以其自力分娩婴儿那样,让学生靠自身力量去孕育知识,出产思想。他把教师比作知识的产婆,将教育喻为为思想接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法——“产婆术”。
产婆术由讥讽(不断地提问使学生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助产(帮助学生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四个步骤构成。
从产婆术的四个步骤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所理解的教学。
一是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获取过程是由内而外的,是学生靠自已的努力不断孕育、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靠教师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
二是教学的对话性。教学就是要在不断的提问中,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在不断的对话中帮助学生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产生新思想,从具体的事物中找到共性与本质,从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知识,构建新知识,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三是学生的主体性。讥讽——不断的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助产——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帮助与支持。归纳与定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觉地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地思考普遍原则,从而辨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以个别对话主要手段,通过层层深入的叩问,直抵问题的本质。一方面强调经验的交流与碰撞的认识,承认理性的知识是可以从生活现实的特殊情境中产生出来的;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以未知原则为前提,不是向对方做出权威的解释,而是让对话始于疑问,又终于疑问,让其谈话能够随着环境与事例的改变一直保持延伸,体现出对话的未完成性。苏格拉底这种开放、无知、低调的心态,能够让对方根据自己的思维走向自由的问答,对话的结果常常出现令人出乎意料的新意义的生成,这正是我们生成性教学所需要的。
“产婆术”的教学对话性及知识的建构性启示我们,关注生成性教学,实现主体性教学范式的重构是重构课堂生态,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一、产婆术强调教学的对话性,教学的过程在教师的提问、引导、归纳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在提问过程中引导学生向问题答案的正确方向发展,即使学生回答的答案与问题实际答案相离也要采用灵活的办法改变被动局面,因此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多元的、具体的、突现的过程。这一点正好契合生成性教学对教学过程的关注。
第二、产婆术强调对话的未完成性,以未知原则为前提,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师生之间由对象性的“我一它”关系转换为互动性的“我一你”关系,这是对话的前提,而未知原则的合理利用,是形成新意义生成的对话的重要策略,开放、无知、低调的心态,能够让对方根据自己的思维走向自由的问答,否则就不会产生纠正、放弃、发现。这一点正是生成性教学所倡导的以对话为核心理念的教学策略。
第三、产婆术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认为知识的获取过程就是学生靠自已的努力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不断孕育并产生新思想的过程,这正契合维特罗克生成性学习理论中“学习的本质不是大脑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它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1)及“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和理解。”的两个基本假设。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向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2)应该说生成恰好概括了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指向下的一个动态过程。生成性教学从过程的角度来看是动态性的,是“生”,但其目的是指向于“成”,即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强调教学的生成性,就是要把教学的过程视为一种师生、生生、生本的交往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的过程的开放与多元,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所蕴意着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