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看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似乎成了一种期待。今年是第五场,也是倒数第十六场。每年都是一样的开阔视野,提升格局,拓展认知。今年虚长了一岁,多了份“真知”:躬身入局,解决问题,变成做事的人。而按照罗胖的形容,这叫“我辈”。“我辈这两个字,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年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01
开场罗胖问:“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你的心目中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人,在这一年、在某一刻,曾经点亮了你?”
何止一个。岁月漫长,人生海海,每个人都需要一盏灯,也需要成为一盏灯。
感恩2019年遇到的所有温暖的人。
“大雾漫山有明灯,风雨飘摇也归舟”。
感恩遇见。
02
罗胖举了国民励志大IP——曾国藩,来解释什么叫做事的人。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当然,这也是罗胖今年演讲的主题“基础盘”的组成部分。
基础盘,也就是不去看那些一惊一乍的标题,人云亦云的情绪,而是转过头,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只有基于基本盘,才能看清我们自己的努力方向。
只有基于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俯下身,“躬身入局”,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经历了一些成长之后,如今对这些话理解更为深刻。
一个人,首先要有格局(当然,格局有时候也是在做事中不断磨练出来的),盯住自己的目标,不轻易为周围人事所动。敢于坚定自己,也敢于把自己的人生置于长期主义的视野中。既要有爆发力,也要有持久性。“沉浸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中”。就像“北大屠夫”陆步轩,国民女神李子柒。
其次,踏踏实实的去“赢”,而不是“赢得辩论”。
演讲看到这里的时候,瞬间就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我何尝不是一个“想赢得辩论”的人。那是情绪在主宰头脑。结果自然是毫无意义,只是徒增了内心的空虚。
后来,慢慢的懂得,慢慢的践行——“抄家伙干”就是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算有些事大家都不看好,自己也不确定,先做下去再说。在做中坚定,在做中强大内心的能量,在做中寻找灵感,提升思维。作为班主任,三年的班级管理,确实对这一点体会深刻。
就像罗胖在演讲尾声说的“我们去年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在春晚里植入个广告,做个最小级别的赞助商,还失败了。
但是,一年之后,我们居然就有机会参与办一台春晚。”
也像罗胖发的宏愿:做20场跨年演讲,做到61岁。每年都有那么多不美妙的声音此起彼伏。可是,有什么关系呢?
做下去。
03
当罗胖在第五部分讲到教育,讲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教育理念时,作为教师,尽管早就明了这些理念,还是出于职业本能,紧张了起来。
教育这个词的范畴在今天已经变了。因为教育本来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
最近几年,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把学校教给你的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
这些读起来简单的话,执行起来却并不易。制约因素很多。但是,这些又不能成为理由。
要达到这样一种教育目的,教师自己认知的改变,能力的提升是首当其冲的。当然,我认为,前提是必须具备教育情怀。
记得魏书生说他每天坚持写日记,坚持思考一个社会问题;李镇西说“做教师也是需要天赋的”,他对教育的热爱曾经导致他有一度不眠不休累到在病床上。
扪心自问,我有没有这样的情怀和韧性?远不够。那么,这就是方向。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灵魂的觉醒。
再微小的生命,也有绽放的时空。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十一学校联盟的总校长李希贵说,课程这个概念本身都在发生转变。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生们提前体验,提前触发孩子们的禀赋。
看到这里,紧张感更甚,因为我自己还不是很清楚社会上有哪些挑战,如何去打包?这需要我去拓展自己,去体验,去连接。但是,我清楚,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人都需要有坚韧不拔、踏破困难的韧性。这个,我一直在培养学生,也会持续做下去。
我同时也在思考,面对高考这个硬杠杆,成绩如何大踏步的提升。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04
互联网思想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所以,是的,“位置看淡,不服就干”。
成为做事的事,成为“我辈中人”。
不断地寻找抓手,走一步,踩实一步,再寻觅下一个抓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寻找一盏灯,也成为一盏灯。
对我来说,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把读书、写作这件事坚持下去。提升自己的思维质量,进而提升行为质量,使自己对外在世界和内外世界更敏感,进而使生命更饱满。
感恩2019年所有的遇见。
2020年一起做“我辈中人”。
期待去现场看一场罗胖的跨年演讲。希望广告可以少点。知识付费的时代,很多人冲动中付了费,却也仅仅是完成了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