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概述:总结一下书中的观点
2.经典摘录
概述
注:这篇书评生命的壮阔——“另类”的生物统计学全局观(图略) (评论: 生命的壮阔)比我的要好很多。值得仔细阅读之,没时间的话俺写的可略过不看~
总结一下本书中的观点:
- 地球万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并不是自然界普遍的铁律。把“进化”说成趋势是人类中心主义演绎出来的神话。实际上,用演化和变异来描述可能更合适。
- 物种演化趋势是树状的,在自然选择和文化变异中往多个方向差异化地生存在地球上。多数人有一种普遍的错觉,以为进化是线性的——单一的某一种物种一条道从过去进化至到现在。
- 真正反应世界本质的统计分布不是代表平均分布钟形曲线(正太分布),而是代表差异的幂律曲线。
- 从古至今,统治地球的是真正霸主是细菌,而非人类。
经典摘录
- 为什么要继续不断地把自己说成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典范?有多少人在看这些图示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呢?它们显得太有事实依据、太正确了。对这种做法毫不怀疑地接受,显示我们的文化对于潮流的推理运作,犯了广泛的错误——专注于从整体中挑选的特例或抽象事物。我们应该研究整体中的差异,以及扩散的型态,却反而把有限的例子当作正在进行中的事实。我要特别强调有趣的整套趋势,还要提出非传统的解读模式。这些模式很少存在于我们的心智之中,但一经提出就明显不过。这些趋势不是具体事物朝特 定方向 进行 的结果 ,而是差异的扩张或收缩 的结果。换言之,本书处 理的是“精华的传播”,或是进步的趋势差异的扩张或收缩。
我常常引用弗洛伊德尖锐伤感的观察结论:科学史上重大的革命,虽然性质万殊,却有共同之点,就是把支撑人类自大的巨柱,一根又一根地逐一推翻。他提到三个“弗式革命”:人类原来自以为居住于有限宇宙的中心,但是,(革命一)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确定了地球只不过是宇宙偏远地区一颗恒星的小行星而已。于是,我们只好自我安慰,认为上帝故意选择了这个偏远地区,以便依据他的形象创造惟一的有机体——可是后来,(革命二)达尔文出现了,他把我们贬成是“动物世界出身”的。然后我们只好以拥有理智自豪。不幸,(革命三)弗洛伊德研究人类智慧之后,又提出报告指称,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了人类的“无意识”。
只有当我们摧毁了自大的础石、承认生物进化的不可预测;只有当我们承认,人类只是生命之树的小枝桠,刚在昨天冒出时,达尔文的革命才算完成。我们还紧抓进步的稻草(其实只是意识形态的枯枝)不放,因为我们还不准备接受达尔文的革命。我们紧抱“进步”,当作维持人类自大的惟一希望。从这个观点,就不难了解为什么这么粗制滥造、背离事实的论调,居然对于当今的人类有如此的控制力。
- 主题越重要,而且越切近希望和需求的核心时,所建立的分析框架,就越容易出错。人类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而又喜爱故事。人类之所以受潮流趋势所迷,部分是因为趋势的故事跟时间有方向性的关联,部分也因为他们能使事件的后果染上道德的色彩。让人们为毁损的东西低徊哀叹,或为希望的讯号高兴欢呼。
想要确定趋势的强烈欲望,常让我们看到一些子虚乌有的直接关联,或者做出不合理的推论。趋势这个题目已经使人类的推理发生一些典型的谬误。人类既不善于思考概率,又容易把模式看成是事件的序列,所以人类常犯的错误,就是自认发现了趋势,还进一步推究它的原因。其实这时我们所见的只是随机的事件系列而已。
我认为人类至今仍受柏拉图以来的传统戕害,这个传统就是把单一的理想或平均值抽离,当作系统的本质,忽略或低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达尔文的世界里,差异才是根本的事实,平均数只是抽象的。可是古老相反的观念,却仍受到偏爱;差异仍然被视为不相关事件的总和而已。
本书的主题——焦点必须放在系统内的差异,不该放在抽象的平均数之上。
- 平均值是抽象的;差异才是事实。
- 我常说人类是追求趋势的动物(也许该说是:“讲故事的动物”,因为人类确实喜爱好故事,而且由于文化和内在的原因,还把趋势当作最好的故事),所以我们就埋首于棒球纪录图表中,寻找明显的趋势,然后编造故事说明其成因。要记住我们的文化传奇中,包含了两个有关趋势的权威模式:进步和改善都值得赞扬;衰退堕落则值得哀伤。(所以人们才会渴望神话般的“美好昔日”。)
- 右端一定会出现,但是该处的生物,部分是随机的,完全无法预测、完全是偶然的。一点都不是进化的机制预定的。生命的历史如果可以一再重复,先从左墙开始,随着分化而扩张,几乎每次都可以到达右尾端;但是这个区域所住的复杂生物,每次都会大不相同。绝大多数的重演,在地球有生之年,都不可能产生有自我意识的生物。现在之所以有人类,纯粹是凭机运,靠的不是无可避免的方向性或是进化的机制 。
- 根据任何合理、公正的标准而言,细菌一直就是地球上最具支配力量的生物。我们之所以不能了解这个明显的事实,部分是因为自大招致的盲目,但是更重要的是“规模”的效应。我们习惯以自身的规模,作为自然的典型,观察一切现象——以英尺丈量身高、以年计算年龄。细菌小得肉眼无法看到;其生命短得只有一顿午餐或是祖父抽根雪茄的时间。可是天下的事情很难说。相对于细菌而言,人体高度分化、寿命长久、像是高山,适合于各种开发工作;而且危险性不高,除非遭到盘尼西林的攻击。
- 在进化史的传统模式——“变化日增的圆锥体”——之下,生命一直都在升级进步,而且往外扩张,种类增多。从寒武纪构造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生命初期,演进到今天进步而且种类繁多的程度。依据这个观点,进化确实沿着可预测的途径进行,而且如果重演的话,也大致可以重复。但是重新研究柏吉斯页岩以及寒武纪植物的软体化石,却发现了全新的观点,认为相反的情况可能才是正确的:解剖上的最大差异,可能在生命初期就已达到;初期尝试的大多数均告灭种,只有少数几种存活。所以有强烈的理由可以相信,多数灭种少数存活的几率,比较接近于彩券的中奖;而并非根据优胜者的进步所能预测。真正的彩券游戏中,彩券是随机分配的。生命初期的少数种类,因幸运获奖而存活下来;如果重新再来,彩券的随机分配,又是另外一套;当然中奖存活的也将不同。脊椎动物在生命初期,地位也是岌岌——在寒武纪初期,只有极少数的先驱,例如柏吉斯页岩中的鼠兔化石。所以在任何重演过程中,脊椎动物的存活或繁荣,都将很难再现。从鲨鱼到河马再到人类,都将被排除于生命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