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01 技巧一:记录
1. 如何从“写”升级为“记录”
我们都以为写东西有什么可难的,都写了几十年了。但是“写”与“记录”是不一样的,我理解的“写”更像是不假思索的摘抄;而“记录”是有组织、有意义、有目的的写。
如实的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包括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
如实记录有两个价值:
a) 不扭曲事实,可以回顾去年今日发生的事,也许会发现现在遇到的问题,之前也遇到过,是不是忘了?还是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能不能用于现在?如实的记录可以作为自己的参考案例指导现在的工作
b) 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越有可能看到更深层的规律。很多事情的底层规律不是通过1、2件事情就能显现出来,而是通过N件事情,很久之后才能发现事情背后的长期规律。这就像样本量一样,只有一定样本的积累之后,才能看到相对准确的结论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除了对事情的经过、接过进行记录,更有价值的记录是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等。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结果或决策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所以在复盘的时候,就要记录可能影响判断的所有因素。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用框架(OFRG)问以下几个问题:
Objective-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Fact-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Reason-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Gap-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我的总结:记录思考过程的OFRG模型其实就是反思日志ORID模型中“I”的部分的步骤,所以,在写反思日志的时候就要用到这8个内容。
02 技巧二:定期回顾
回顾可以让我们看到曾经我们遇到的那些事、做的那些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经历时间的推移,个人经验、认知的增加,可能会发现当时以为正确的决定其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回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周/月度回顾: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问自己ERRS模型:
Expectation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Reality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Reason为什么?
a)做的好的原因是什么?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
b)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c)“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什么?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比如,我在向全公司推广内训师招募项目,如果招募的结果与我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那我就可以想,这个招生问题像不像营销,让顾客(目标对象)来买我的产品(心甘情愿的成为我的内训师),如何让顾客来买东西?这些营销方法都可以借鉴
4)Summary总结经验
a)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
b)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时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c)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在月度回顾中,会还会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
2.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并不是年度总结,而是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有点像大数据分析,从一整年的反思记录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自己经常犯的错,或者某方面一直存在着认知偏差等等,可以站在稍长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3. 5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时间线回顾法
1) 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时什么?
2) 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 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个人感觉5年以上的回顾对于个人的知识存储有一定的要求,想要很好的回顾过去几年的关键事件,那你就要每年都把发生在自己、家庭、公司、国家等范围内的事记录下来,否则10年后谁还记得。
03 技巧三:付费购买
我们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容,尽可能多的增加认知深度。
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有两个:
1. 学习内容的数量与质量
2. 用于学习的时间
因此,我们想要提升认知效率的方向也就变成:
1.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病并增加数量
2.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因此,我在作者提出的两个方法基础上又增加到以下3条:
1.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
我的做法与作者一样,只要觉得可能会有用,就毫不犹豫的购买。但是也造成另外一个麻烦,有很多书没看过,甚至还没拆包装纸,每次买书都被老婆bilibili,但又无法反驳,还是成甲老师了解我的“心意”:买书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为了更快速的寻找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等到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理解去找相关的书解答。而如果这个时候才去上网买书,等书到了,状态也没了,思考问题的那个感觉也消失了,虽然有点玄乎,但我确实深有感触。
2.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比如出门打车,在车上可以完成工作或增加反思的时间;
3. 即提升学习的质量又增加有效的学习时间:买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罗胖仔2016跨年演讲中当着观众、粉丝、媒体向全世界宣布,这是他的知识产权。而未来几年有可能是知识服务的时代。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像罗辑思维、得到APP中的付费栏目、樊登读书会等。我就可以买这些知识服务商,让牛人对某些知识的解读、加工后读给我听,这些牛人解读后的内容质量自不必说,同时还节约了自己重新阅读的时间,让别人花时间读给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