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是门“学问”
提问谁不会呀?人人都会,那可是从小时候就会的本领,10万个为什么的年代都过去了,还不会提问?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认为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出乎意料,当我们觉得复杂的问题,结果答案就在眼前,就像李笑来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的答案很简单,你们都知道,只是没发现,讲完以后一定会说,啊,是这样的!(大意,不是原文)
提问也是一样,看似简单,背后可大有学问。既然说提问是一种能力,那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二、构成“好问题”的三要素
会提问的人,问出的自然是好问题。
1、这个问题一定无法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得到答案。
能够提出问题的人,一定是不怕麻烦的懒人。
2、这个问题有充足的背景信息支撑。
要把一个问题的背景信息限定在基本的范围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
3、一个好问题不会是纯粹的索取。
好的提问者的姿态更接近于“讨论”,而非“索取”,他会用选择题的方式提问,而非简单的开放式,或者说即便是开放式的问题,其中也一定会加入自己的思考选项。
三、提问需掌握的三原则
1、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
问人之前不先问问搜索引擎是可耻的。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在你寻找的过程中,问题慢慢迎刃而解,答案自然浮现。如果你是伸手党,既浪费他人的时间,自己又不能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
2、你要知道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当你通过引擎等方式无法找到答案时,需寻求帮助时,你首先明白你的目标定义是什么,够不够精确,并时刻提醒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局限于局部而忘记了整体。
3、要方便他人回答。
不需要长篇累椟,应言简意赅。
不要把设问当提问,尽量问对方选择题,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提供的选项会让对方觉得你花了时间去研究解决方法,二是他们在这种基础上的回答会更有针对性。
如果能提出更好的问题,对提问者和回答者都有帮助。
四、思考与践行
1、不做伸手党的原则
我从学写作开始,到用小密圈发每天的读书笔记;从加入007不写就出局,到第一次学习用简书上传作业;从创建公众号,到上传第一篇文章并发布。一路走过来,我无数次想问身边的人,无数次烦躁得想找个人帮我直接搞定,有时甚至疑惑,李老师不是说付费就是捡便宜吗?我完全可以购买别人的时间做这个事呀!怎么又说不做伸手党?不是互相矛盾了吗?
但最后我都一一克服了种种困难,全部弄得妥妥当当的,虽然还是有些生涩,还是会犯错误,但越来越得心应手。回头望去,我已经看不见当初的那个自己。于是重新复盘整个过程,发现知识的积累,只能靠自己,不做伸手党的时间,在你践行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并且你的大脑操作系统得到不断升级,自动对所有的知识进行判断和分类,提升了多维度的认知能力。
我已经习惯不做“伸手党”好些日子了。
2、成为一个会提问题的人
我们怎样才能提出高质量的好问题,成为会提问的人。
首先你要成为一个不怕麻烦的勤快人。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乐于帮助别人解答问题。
其次,学会大量收集背景资料,训练自学能力,不断提升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
最后,你最好做到“问心无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足功课。确定不是抱着伸手党心态提问请教。
3、不一样的面试
今天的学习,又颠覆了我对“面试”的认识。居然是让应聘者成为提问者,从他的提问能力来进行筛选人才。
记得刚创业时,我经常会亲自参加面试工作,但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即使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大规模招聘,也不一定找到一个优秀员工,这让人非常痛苦。
回想我们的招聘,主要是我们向应聘者提问,问题都是在应聘单上写着,如:你是什么原因要离开原单位,你对上一份工作怎么看?你将如何应对一个月没销售业绩的问题?现在看来,诸如此类的话题,千篇一律,难怪找不到优秀人才,“问道于盲”的道理,人都不会诚实的向你坦诚展示自己无知的一面。
当我们在筛选人才时,除了一些显性的标准,还有一些隐形的标准可以加入,如:让应聘人员自己提问,根据提问的质量,可以辨别出应聘者对行业调研、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可以判断其有没有真正的实力。也就是说,提问能力作为面试筛选人才的标准。
提问是一种能力,只有在不断践行过程中,刻意练习,才能提出一个又一个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