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编辑和修改过的内容已经由当当出版,书名《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一)
废话少说,先看例子:
(1)
大街上,你正出神地留着口水看前面女孩的背影。她穿着穿着一件艳丽的长裙,一袭长发披肩,让你总是不自觉地多瞄几眼。你情不自禁地咽了几口口水,心里默默说真的好漂亮呀,要是我女朋友就太好了。
可突然,前面的“美女”蓦然回首,在那张俊俏的脸上,有着浓密的的胡须,这显示此美女应该是一个“纯爷们”。你下巴掉在地上摔个稀碎,胃里也是感觉翻江倒海,早上吃的煎饼果子有一种喷出来的冲动。
你捡起掉在地上的下巴,用口水黏贴好。你在心里咒骂“这个变态,男人怎么可以这样穿裙子”!
问题在这里:你思考过为什么男人就不能穿裙子吗?
你说男人就是不能穿裙子!那么请注意,你是在歧视男人哦!
(2)
过年啦! 过年啦!那场面,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家人经过一年的分别与忙碌,终于聚在一起。大家喜笑颜开,杯光交错,喜气洋洋,一起和过去的一年告别,也许下来年的美好愿望...
突然,一个声音在你耳边炸响:"你准备啥时候结婚?"
你刚喝下去的酒在胃里开始燃烧,你感觉火气上窜,你很想告诉问问题的人:这关你屁事!但是因为对方是你二舅家三大娘,你想了想还是忍住了。你只是轻描淡写小声应付:"结婚有什么好的,我还没玩够呢!"。
那位"人生导师"突然来了精神,仿佛严厉的老师找到了不听话的学生!她直了直身子,清了清嗓门,不依不饶地靠近你说:只有结婚生孩子了,人生才是完整的呀!
看着她一本正经的神态,你很想喷她一脸。你心里想,你那点狗屁人生和我能比吗!我深度游览过56个国家名山大川,感受过56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吃过56个国家的美食小吃,睡过56个国家的帅哥美女,不,不,是......床。你半辈子活动半径不超过56公里,花56块车费到过一次省城还是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你心疼了56天,回来吹牛了56天牛B。咱俩比比,谁的人生更完整?
但你没说出来,尽管你有点不耐烦了,只是小声嘟囔了一句:人为什么要结婚?
尽管你的声音很小,但是似乎全部的人都听见了! 大家齐刷刷地转过头看着你,仿佛在看一个怪物,有些人的眼神是怜悯的,也有些人眼里流露出对你的真诚关怀。
你仿佛变成一个犯错的孩子,只能低着头在心里默念:为什么要结婚?
(二)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生活里有很多我们不假思索、信以为然的生活方式或者行为习惯,只要深究下去,仿佛都难以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比如男人不能穿裙子;人长大了要结婚生子;在我们国家甚至包括父母要给孩子买房子等等。更主要的是,我们竟然从来没有怀疑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是不知不觉就这么去做了。
这个让你不知不觉的行动驱动力,就是集体无意识。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它已经成为人最根本信念的一部分。它使你在面临相似场景的时候,通常不需要思考,直接就按照固定的程式去做了。
这些规则我们意识不到,所以叫无意识。同时,这些规则常常为社会多数人所共享着,是一个集体里普遍的行为,所以叫集体无意识。
所以,你谈话的方式、你的价值观念、你跟家人的关系模式、你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与设定、你的饮食、衣着,甚至你感觉过年有必要回老家等方方面面。那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不用思考就决定的事情,都是集体无意识。
说的更白话一点,就是那些某个群体的人们骨子里共同以为“正确”与“标准”的行为方式;那些只需要照做即可,不需要思考和理解的内容,都是受集体无意识支配。
说的更更白话一点,集体无意识就是“你为什么这么大了不结婚?”这个提问里的前提假设!也是做出"男人不能穿裙子"这一判断的前提假设。
(三)
这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人格的第三层次,也就是最深层次的结构,它是来自于民族心理的积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在年轮岁月中沉淀下来的那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它潜藏在人类的心灵深处,尽管你意识不到,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你的行为。
听上去似乎很耳熟!你是否感觉这有点像媒体天天喊着要弘扬的“传统文化”呢!
你理解的很正确,但其实是错误的:
这么区分吧:
(1)你能意识到的民族文化的内容,叫“传统文化”;
(2)你意识不到的民族文化对你的影响,叫“集体无意识”。
(3)二者之间可以转化:当你浸润在传统文化里久了,很多内容就会固化成不成文的行为规则,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又会通过某种形式展现出来,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下一章节会具体论述)。
所以说,"民族文化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的论断是有依据的。荣格人为:民族文化会转化成为“集体无意识”,进而影响着你的行为,但在行为和意识层面,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它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永远)都意识不到的东西。就像你已经使用了基因里祖辈们遗传给你的经验来过生活,但是你却不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一样。
荣格曾用岛屿打过一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我们借此比较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荣格的比较心理学理论。它们主要的不同在于:
(1)荣格理论去掉了弗洛伊德理论里“前意识”这一模糊的概念。他提出了”个体无意识“这一新的概念来解释一个人独特的行为特征。
(2)弗洛伊德的理论仅限于对一个人的解释;而荣格的理论将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既有作为社会一部分的一面(集体无意识),又具有自己独特特征的一面(个体无意识)。荣格的理论将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弗洛伊德只是把人看做一种生物存在。
荣格在咨询的时候发现,很多被试的体验是无法用个体生活经验来解释的,也就是被试不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并且,不同的文化却包含很多相似的东西。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概念,一个超出个人范畴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行为,这就是“集体无意识”。
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否定和超越!这可以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看到后暴跳如雷,选择和荣格决裂的原因了吧。因为这个“王储”的水平太高,有随时取代他的实力,当然会感受到自己面临非常大的威胁。
(四)
荣格论艺术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荣格有一本神秘的著作--《红书》,里面充满了各种绘画作品。荣格的兴趣点后来转向东方艺术,开始迷上了曼陀罗和中国的太极。他对艺术、对美学也有自己的见解。荣格美学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句话:艺术是集体无意识原型的象征。
他说:艺术既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不是艺术家个人经验和思想感情的表现;艺术本质上是某种超越时空,超越个人,象征和代表着人类共同需要和历史命运的神圣而永恒的东西。说白了,艺术是勾勒我们内心深层次的共同的需要。有时候我们认为一个东西很美,却说不出个恰当的解释。而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是它反应了我们内心深处“集体无意识”里民族文化的东西。
比如,我们看一个女孩,说她很美!但是,不同文化里对美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很多外国人娶了中国的女孩,可能这些女孩在我们的审美里不一定很美,但是对另外一个文化却是美的。
美,也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