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对物质有很强烈的匮乏感,父母给我的概念也是赚钱不容易,所以你得省钱。因此我常常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么好的,总觉得生活就是很苦逼,我也很不会享受,总爱各种虐自己。
也因为总是忙于生计,没空管我们,所以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也是很远,很少交流。成年后,我也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感觉很难,或者是自己不太能接受。
《当我遇见一个人》书里说到,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我感觉到真的是如此,现在意识到了,开始觉察也不晚。
内在关系模式来自于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等重要抚育者的关系——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孩子长大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当然,后天的自我觉察也会改变内在关系模式,这就是心理治疗的意义所在)。整体上说,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其实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他值得拥有一切,他可以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获取财富。
让孩子内心富足并不一定需要父母经济富裕,关键是父母能否不评判孩子的欲求。如果经济受限,父母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需要我听到了,它很重要、很美好,只是我目前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你。”但很多父母不肯简单地面对真相,而是通过批判孩子的欲求,把内疚和羞耻感转嫁出去,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欲求是可耻的。更悲剧的是,即使在经济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父母习惯性的打压、评判依然存在。
孩子想要吃糖果,想要买玩具,玩游戏,这些都是正常的欲求。我们不能过分打压,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尽量满足孩子。
孩子在不受父母控制的前提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而且是精神内核并不对立分裂的自我控制。这是一种与周围能量自然协调的能力,即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在父母控制下发展出来的“自控力”,其实是内心的恐惧和制约。潜意识里的制约会像木马程序一样,操控人生的各个方面,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认识才可能重获自由。
一味的控制孩子并不能让孩子真正自觉,他可能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进行着。过年时有个妈妈说到他们家孩子都不吃辣条,而其实他来我们家的时候,在她妈妈不在场的时候都吃了好几包下去了。
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我们不用抱怨社会,父母的自我成长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期待可以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也让孩子相信无论他怎样,父母都是很爱他的。爱是无条件的,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书林萌主, 正在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妈妈。
以上为阅读李雪《爱与自由》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如果你也喜欢本书, 可以去买纸质书深入阅读哈, 如果你想与我交流, 欢迎添加shulinmengzhu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