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由一点资讯发布的一条消息,儿子嗜赌成性2次拿走父母救命钱,然后人间蒸发,让人唏嘘不已,难道他就没有一点人性吗?母亲去世前都没有看到他最后一眼,是什么让他如此人情凉薄,置亲人于死地不顾,看后真是让人伤心。
后来据了解,儿子王元忠小的时候就有偷过家里的钱,而且对网络游戏和赌博成瘾。连妻子生娃近在咫尺做生意都没有回家,可见的确够铁石心肠。
新闻报道的赌徒沉迷赌博,倾家荡产甚至走上不法之路的案例有许多。
但这其中,最让人唏嘘的案例还是戒赌吧的神人刘东华。
百度戒赌吧是网络亚文化中较为知名的一个,里面聚集着一批被赌瘾逼得走投无路的赌徒。
而刘东华正是其中一名吧友,用户名为mk3122350。
在这绝望赌狗们的最后港湾里,刘东华每天都会坚持记录着自己的“戒赌日记”,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然而有一天,他便突然不再更新了。
他的帖子很快就沉了,吧友们也都以为刘东华是戒赌成功,彻底“上岸”了。
直到“今日说法”的一期节目“墓地里的百万黄金”播出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刘东华不但没有挣脱赌瘾,还因此走上了犯罪之路。
刘东华本是名老实巴结的高级技工,有个和美家庭,在大家的眼里他也是个大好人。
但赌瘾来了这一切也就毁了。
变卖掉房产后,他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于是,他便极其硬核地买了把玩具枪,骑着破烂的电动三轮车便驶向了金铺。
然而,这抢下的价值百万元的金器,他一分都没敢花出去,就已经被捉拿归案了。
其实刘东华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控制自己,贴吧里的戒赌日记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赌瘾,却一次次让他滑落放纵的深渊,最终走向犯罪。
许多人都对赌徒有种偏见,觉得这是他们人品堪忧,妄图不劳而获、一夜暴富。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赌徒比谁都清楚,赌博只有死路一条。
但他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而刘东华只是众多赌狗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其实赌瘾,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许多。
有时想“挣大钱”确实是最初的动机,但接下来被“赌瘾”劫持的大脑,就没那么简单了。
根据多年研究表明,赌博和药物成瘾的相似性比此前预期的还要大得多。
而赌瘾,也是仅次于毒瘾的心理疾患。
有时候,其破坏力和吸引力甚至还能凌驾于药物成瘾之上。
然而大多数时候,普通百姓对赌瘾仍是一知半解。
02
其实早在20世纪中期,斯金纳(B.F. Skinner)就通过一系列实验,意外地发现了赌博使人着迷的核心机制。
这一实验,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当时,他就制作了名为斯金纳箱的装置,来进行“奖励-行为”的研究,对象是老鼠。
这个装置内设有一个控制杆,只要这个杆被按压,就会有食丸被投递进箱子里。
当一只饥肠辘辘的老鼠无意中碰到控制杆,老鼠便会获得食丸的奖励。
若干次之后,老鼠就学会了有目的性地,按压控制杆来获取食物。
本来实验是做得好好的,但斯金纳突然发现实验室的老鼠食丸快要用完了。
而制作食丸也需要时间,眼瞅着就要赶不上老鼠按压控制杆的速度了。
那该怎么办?他可不想就此中断实验。
于是,斯金纳便改变了奖励的策略,不再是当老鼠按压控制杆就给奖励,而是每一分钟只给一次奖励。
这也意味着,老鼠可能按一次就能获得食丸,也有可能需要按几十次才能获得食丸。
猜猜发生什么?令人惊讶的情况出现了。
这种随机的奖励,非但没有让老鼠减少按压控制杆次数,反而是增多了。
此外,在后期的既有行为消除过程中,奖励不规则的情况下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了。
而且上述现象,也同样发生在实验动物鸽子的身上。
由此可见,随机的奖励结果,才能激起最强烈的反应。
其实除了老鼠、鸽子,人类也是吃间歇性奖励这一套的。
而老虎机,则像极了专门为人类设计的“斯金纳箱”。
和被圈养在笼子里的动物一样,玩老虎机的赌徒,也会不由自主地被这“间歇性奖励”奴役。
他们会拉动手柄,满怀期待地等着输或赢的结果。
而且结果越不可预测,产生的反应也会越强烈。
这与药物上瘾的方式也是相似的:剂量越不规则,瘾君子越容易上瘾。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为这些不确定的间歇性奖励着迷?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大脑内的一个系统——奖励系统。
顾名思义,这个系统关系到“奖励”。
通常当我们做成功一件事时,大脑中源神经回路的多巴胺会快速分泌,给予一种奖励的感觉。
这时,你就会感到愉悦无比,之后也会倾向于再进行这样的行为,可谓干劲十足。
然而事实上,多巴胺也与对奖励的期望有关。
起初,只有当接受奖励的时候,多巴胺水平才会提升。
但当我们大脑开始习得奖励的预测时,多巴胺水平就不需要等到真正的奖励发生,就会瞬速攀升。
有时候只需要当事人踏进赌场、又或是当赌局开始骰子在不同转动的瞬间,多巴胺就能让你达到高潮。
不过对奖励的期望,将你拉进了赌场,你还有逃走的机会。
因为当预测的积极结果没有发生(即期望落空)时,脑内特定区域的多巴胺将回落——不只是回落到正常水平,而是回落到基准线以下。
这就“惩罚”了不准确的预测,也通常能使人们改变他们之后的预测与行为。
这也称之为“失望”,像在告诉你“嘿,醒醒,你根本赢不了,该收手了!”
然而,这只是普通人群面对“赌输”时的大脑模式。
因为,在赌徒脑内,“惩罚”仿佛不存在一般。
而且,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也显示,赌瘾者在“差一点赢”时(实际输了)的大脑活动模式,竟与“真的赢了”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当骰子就差一点滚到赢的点数上,即使最后赌输了(期望落空),多巴胺依然快速释放。
只是此时的多巴胺似乎不是令人愉快的信号,反而像是鼓励赌瘾者再尝试一次。
所以说,区别真正的“赌徒”和普通的“玩家”,不但要看他们赢了之后有多兴奋。
还应该观察他们在“差一点就赢”时的激情程度。
而这也是那些冲动的赌徒们,无论输赢都一往无前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高潮不但能出现在“赌赢时”,还能出现在“期望奖励”的过程或是“期望落空”的时候。
此时已经没有什么能打败上瘾者了,任何的成功都比不上过度夸张的期待,也没有任何失败能挫败他们的热情。
其实追求不确定性的奖励,是深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冒险与探索精神。
因为在进化过程中,许多情况都需要用到斯金纳提出的“间歇性奖励”理论。
例如在人类形成文明之前的漫长狩猎期,并非每次的行动都一定能有收获。
这种不确定,也表现在人类的求偶行为中,尽管过程有可能会面临拒绝、争吵或其他挑战。
如果看过电影《疯狂原始人》,应该还记得其主题便是探索未知
如果没有这种机制,促使我们坚持向不确定发起挑战,那么人类估计早就灭绝了。
所以大脑的奖励系统演化成这个样子,恰恰能敦促我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让人类在混沌的环境中获得优势。
但是这漫长演化生涯得出来的最佳策略,却被文明社会发明出的“赌博”利用了。
而赌场也总是会使尽浑身解数,来引诱赌徒上钩。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玩类似老虎机、刮刮乐,甚至是夹娃娃机等游戏中的情景。
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次都是“差一点”就能赢得奖励。
例如,投币后拉下拉杆的老虎机,其卷轴旋转总是先停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图案。
然后,第三栏里的图案也会在你的注视下缓缓出现。
虽然结果总是偏偏“就差一点”——如停在其上方或下方。
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总是能感到心跳加速、兴奋难耐,仿佛体验到了“获胜”感觉。
而讽刺的是,美国甚至还为这种“操纵人心”的虚拟卷轴映射技术,颁发了专利。
辛普森看了想打人
而且赌局和赌博机往往在玩家输掉游戏后,还会向玩家提供替代性奖励。
如额外提供的点数或提高下一次游戏的奖励数额等。
通过这一些小恩小惠,就能降低赌徒的“失望程度”,并大大提高赌徒的期望值。
即使这些期望与最终获得到的奖励和金钱无关,也能逐渐将玩家套牢。
其实多年的研究表明,除了后天的环境和个性等,赌瘾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此外,赌瘾与药物成瘾一样猛烈,并不是靠个人能力就能完全控制的。
而像刘东华等赌徒寄望于戒赌吧,也同样是不理智的。
与其一群难以自控的人抱团取暖,还不如及早寻求科学干预与治疗。
只是悲哀的是,绝大数的赌瘾者,第一时间并没有这样做。
而基于赌博带来的罪恶感和羞耻感,甚至能使成瘾者选择轻生,带来无法挽回的结果。
目前,对成瘾有效的疗法为“认知-行为疗法”,主要训练患者抵制不理智的想法与习惯。
例如赌博成瘾者,需要学习面对多次“连续输钱”或“差点儿赢钱”的情况。
除了心理干预,赌瘾还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治疗。
如纳曲酮等阿片类似物,就能间接抑制大脑细胞产生多巴胺,从而降低渴求的程度。
赌博是一条不归路,但我们还能有上岸的机会。
03
嗜好赌博的人多数都头脑聪明,冒险精神和探索欲极强。这是一个人的先天优势。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正确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回到本文开头,王元忠小的时候应该就是一个很聪明很贪玩的孩子,而且小时候有偷家里东西和爱好赌博游戏的倾向。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并没有给于过多的干预,可能也只是表面上的说教和打骂,并没有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个孩子所有的品质都具有两面性。
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是说一个人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很重要,一个整日坐在麻将桌旁的父母肯定很难有每天手里捧着书本的孩子。
同样孩子身边接触什么样的环境对他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他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的时候。
曾经真人秀《萌仔萌萌宅》,不曾想被叶一茜吸引了。
节目中,叶一茜和张歆艺一起包饺子,打算给孩子们做一顿饺子盛宴。
临近饭点,孩子们都饿坏了,叶一茜就先下了一碗。
饺子煮好后,孩子们都围在叶一茜的身边,吵着要吃饺子。
却不料,叶一茜不慌不忙,不仅没有将饺子给孩子吃,还告诉孩子们:“第一个先让我尝尝味道怎么样。”
尝完后,不但熟了,而且味道还相当的不错。
这一下孩子们就更馋了,都围在周围,等待着吃饺子。
但意外的是,即使孩子们都急成这样,吵着闹着要先吃,但叶一茜就不给他们吃。
而是,夹了一个饺子,绕过孩子们,送进了张歆艺的嘴里。
孩子还是继续吵着要吃水饺,甚至拉住叶一茜,要吃一个。
但是,叶一茜又夹了个饺子,绕过了所有的孩子,给了袁弘吃。
直到大人吃完后,叶一茜才开始喂他们吃。
在叶一茜眼里,孩子虽然很重要,照顾好孩子的吃喝也很重要,但是尊老爱幼也应该是孩子要懂得的。
就光吃饭这点来看,她的行为向孩子传递着这种观念,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这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教养。
田亮的女儿森碟也做得很好。
日常中姐姐森碟会坐地上给弟弟穿鞋;弟弟森碗无论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会时刻想着跟姐姐分享。
而这温馨有爱的一幕,离不开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态度行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内化到孩子的行为中,形成她们的习惯。
对孩子的教育打骂和责备是行不通的,但是不意味着要对他放任自流,需要的是父母身体力行的引导和干预,这是智慧也是艺术。
*参考资料
劳伦·斯莱特.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Z].2007.5
MAIA SZALAVITZ.Addicted to Anticipation:What goes wrong in the brain chemistry of a gambling addict.Nautilus.2016.09.15
Clark L, Lawrence AJ, Astley-Jones F, Gray N. Gambling near-misses enhance motivation to gamble and recruit win-related brain circuitry. Neuron. 2009; 61(3):481-90.
Sescousse G, Barbalat G, Domenech P, Dreher JC. Imbalance in the sensitivity to different types of rewards in pathological gambling. Brain. 2013
赌瘾猛于虎:揭秘赌场套路如何让你上瘾.网易科学人.2016.11.24
公众号SME:赌瘾破坏力不亚于吸毒,它凭什么利用你的天性、劫持你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