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长还是身边的朋友,无论是他们自家孩子是大是小,在谈论各自孩子的时候,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玩手机、看电视。这几乎成了所有孩子的共性。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就是: “没人和我玩” ,孩子其实很孤独。我们不能否认智能化产品对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诱惑,但是,孩子毕竟不够成熟,如果做家长的能够积极引导, 耐心教育,舍得陪伴,他们会有很大的改观。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疑问与好奇,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是否凡事都会耐心解答? 显然,对于他的无数个"为什么",我会敷衍甚至发凶不许再问。忙碌了一周,好不容易到周末了,为了自己能够安安稳稳睡一觉,我们会把手机塞给孩子作为他的玩具; 为了赶写一篇文章,我们会把遥控器交给孩子让他立刻安静下来不再纠缠。久而久之,孩子们从丰富的虚拟世界找到了喜好而一发不可收拾。 更有甚者,当有些父母与孩子的生活和兴趣产生冲突的时候,成年人会忽视孩子,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惊吓、辱骂、否定他们。对于一个久哭不止的孩子,家长会说: “你再哭,就把你扔了。”这句话是起作用了,家长因胜利而满足,可孩子却久久被限于恐惧不安中。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是我们做家长的给他画上了不同的轨迹,而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并顺着既有的方向发展。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会讨厌自己的骨肉,但是,往往我们缺乏耐心去对待和陪伴孩子。
记得儿子在牙牙学语时,我们带他出去玩,透过车窗,我问他:“你看,外面的风景多好啊,你看到什么了?"原本以为,他会顺着我的思路说漂亮的高楼。儿子却说: "小鸟。" 原来,孩童的世界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他们喜欢的是简单、自然与随性,而我确以一种功力的视角去欣赏这个世界,顿时无语,甚至有些惭愧。好像自己并没有融入他的世界,也不太会正确的教育孩子。
这一点正如文中所说:
我体验到孩子的生活比我自己的更重要,而其结果是我必须更仔细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必须质疑并改造自己的生活。在有这个孩子之前,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可以放纵自己的不良习惯,我可以完全无视他人的深层需要自顾自地生活。但是因为我和这个孩子在一起并且我爱他,我再也不能像以前安逸地生活了。对孩子的教育已转化为自我教育。
孩子们在他们的生活探索中,向我们展示出生活里那些丰沛的希望和多姿多彩的可能性,以及生活必将更加美好的愿景。我又一次抓住了我自己生活的希望。
——范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