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索尼松下东芝日立夏普这些响当当的日本品牌的名字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能够以拥有这些品牌的电器产品而为虚弱,这些品牌就是高端好品质有钱人优质生活的代名词。我想大概是从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这些品牌在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野。甚至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以后可能只能从书中故事中才能发现这些品牌的名字了。
美国在二战后对日本的汽车业电子产业给以扶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因为他们的逐渐强大,又开始进行经济制裁技术打压。然而日本的电子产业却是从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衰落的,但是汽车业依然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实力,并没有如同电子产业一样倒下,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品牌逐一退出我们的视野的呢?书中有列举到这些问题点还是值得思考的:
-- 过度设计 Over Design 用户都在追求优的设计,可是日本的电子产业却过度的专注于电视的厚度,屏幕的清晰度,甚至说不计成本的投资人力精力财力于此,可是市场并没有好的反馈,而技术人员还在抱怨用户不懂索尼的产品。
-- 过度品质 Over Quality,相信每位用户都需要具备好品质的产品。日本的存储芯片可以保质25年,而个人电脑的兴起,个人电脑的使用年限仅在5年左右,甚至3年。但是为了做到这个无用的更高的品质,日本品牌却投资了数倍的成本在品质上面。
-- 赢得市场的关键并不在于看不见和体验无感的设计,更不在于超乎市场普通标准的过高品质;而在于能不能改进工艺,快速迭代,快速降低生产成本。可日本产业依然还是秉持着所谓的工匠精神,工序多,生产慢,成本高,这就完全失去了竞争力。这里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日本的丰田 TPS 持续改善的精神为何没有在电子产业开花结果。
-- 日本电子产业不擅长通过市场调查来构建整个生产,营销体系。“生产能卖掉的东西” 对比 “ 卖掉生产出的东西”,日本电子产业过度专注于自身产品的优化,可是这种优化不是结合于市场的需要,只是自认为的进行设计和品质的优化而已。三星针对印度市场,比如冰箱上面加防盗锁和防停电的备用电池;改进电视的小功能,看电视的同时小窗口还显示板球的比分。如果说到这一点,作者还应该要理解中国制造业,他们的改进速度会更加让日本无法适合这个环境生存。
-- 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革新。创新是要贴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仅仅把成本和资金耗费在无用的技术革新上面。特别是在现在的智能化时代,物联网时代,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需要一部高清晰度的电视而已;电视已经有点变成手机的附属产品了,电视和手机和网络,还有家里的其他电器设备,成为了一个智能物联网的整体了,中国在这方面拥有绝对的领先实力。相对于日本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特点,中国的电子产品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新的技术和设计都能够快速配合适用,这就是迭代创新。
--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依然值得学习,但是如果把这种精神放在产品的设计和质量的内卷化上面,而不关注于市场变化,这种工匠精神也仅仅是耗费人力和成本而已。
外部环境是在急剧的变化,可是衰落的原因还是得从自身来看,日本的电子产业没有快速的实现变化,甚至拒绝变化,那也只能被市场的潮流卷走。
我也是从事制造业,我们现在都还在学习TPS-丰田生产系统,学习他们的TQM全面质量管理/JIT 及时生产 / RFT 一次做对/ 全员改善 / TPM 全员保全, 可是这些都是从我们的生产环节来下功夫,提升效率降低不良,这对于工厂的内部管理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日本电子产业看来只是一味地看重工匠精神,却对于市场对于客户到底需要什么,完全失去了敏感度。
作为一名制造业者,该书给我的启示是:不管过去多么辉煌,公司的市值有多高,在任何时候,公司的策略,公司的产品都必须贴紧市场,绝对的以消费者为导向。而且更可怕的是,很可能要毁灭你的并不是来自你的同行,而是一个完全的新物种对你实施无法抵抗的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