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Kuang
SusanKuang
理性、自律的知识分子
我认为自由职业的流行会和以下趋势相关,而这些趋势正是自由职业者的机遇:
1. 人才将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则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的确,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与此同时,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在工业资本经济时代,资金曾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要有大量资金就能购买土地和工厂,雇佣大量工人,通过规模效益获得巨大利润,这些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用自己专业管理知识为企业主服务,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资金不再等于一切,人才才是价值创造的核心。
硅谷的崛起使得过去那些老牌的全球500强企业黯然失色,世界的聚光灯迅速转移到了那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科技公司,Goolge与苹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地位,于是那些曾经在学校最不受欢迎的Geek们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当互联网的基础搭建完成后,当所有可连接的“点”都以各种方式被连接在一起之后,拼内容和创意的时代就将来临了。技术只能服务底层建设,提高交易效率,它本身并不是最终交易的一部分,最终的价值创造靠的则是那群能够产出高品质内容和创造出有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
2. 媒体完成去中心化,人人都是自媒体
新时代一个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媒体的去中心化。以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内容和信息的产生及传播方式。在过去,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电视、报刊、或者大型门户网站等,信息和内容则是由专门媒体团队采集和创作,然而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大众生产内容的权利,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开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来发表或者传播观点和言论。据腾讯统计,目前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就达到800万。
事实上,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有利有弊。它的好处在于降低了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门槛,给了普通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表达自我,吸引粉丝,甚至是获得商业利益的机会,同时也给那些垂直化的小众媒体更多生存空间,为大众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然而“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信息泛滥,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过程既不专业也不严谨,因此内容也往往经不起考验,而且信息也因为过于分散而产生了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无论如何,去中心化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信息的泛滥会让优质原创内容显得尤为珍贵,而随着大众对内容优质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类自媒体也会在这种驱动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和内容质量,因此,即便未来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但能够脱颖而出的也只会是那些拥有原创能力,严格把握内容质量的专业个人或者团队。
3. 知识与技能成为了直接消费品
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出现了一个叫“罗辑思维”的脱口秀节目,上线不久,节目点击量成指数增长,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产品。罗辑思维的出现与流行使得整个社会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不仅打造了知识社群的概念,还成功地把知识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2年之后,整个罗辑思维又推出名为“得到”的手机应用,将自己定位为“知识服务商”,把大量优秀的知识拥有者推到台前,让他们成为知识生产商,自己则从中分得利润。
2015年,果壳网,一个泛科技主题的网站,开创性地推出了一款专注于知识与技能分享的手机应用,叫做“在行”。通过在行,用户可以找到各行各业的优秀精英,并通过付费见面的方式获取相关知识与经验。在行一推出便受到欢迎,很多用户都愿意花几百甚至上千元的价格来约行家见面。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市场已经成熟到愿意为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付费。2016年,果壳网又推出了一款名为“分答”的付费问答产品, 以语音问答的方式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交易。分答的成功远远超过了在行,据果壳网CEO姬十三透露,分答仅仅上线43天,便拥有了100万付费用户,总交易额超过1800万。在此之后,很多类似的问答、知识付费相继出现。
罗辑思维和分答的巨大成功意味着知识不再是廉价和免费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知识和经验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巨大的需求等着被填补,因此,知识服务行业会继续保持高势头的发展态势,并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进入此行业。
4. 服务行业将成为最大的产业,共享经济开始流行
2015年,中国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50%,而且这个比重会持续增加,逐渐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未来还将有大量人才涌入以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与工业相比,服务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涉及生产,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不存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合作,很多情况下,个人甚至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
提到共享经济,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国的空房出租网站Airbnb和打车软件Uber。Uber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一个颠覆者的角色在交通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Airbnb则在住宿业内异军突起,不仅对传统酒店行业构成了巨大威胁,还成为了一种新的旅行文化。Uber和Airbnb的成功导致了共享经济的流行,它的本质是则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共享经济正在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互联网新力量,而共享的内容也在从闲置空间和物品延展到闲置的时间和技能。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已位居各行业经济第五名,约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350亿美元。
5. 自由职业在大量兴起,正在成为主流谋生手段
共享经济和自媒体的流行使得自由职业开始大量兴起。尽管许多职业,例如教练、摄影师、插画师、设计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等都能独立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他们只能依赖机构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如今,共享经济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通过共享经济平台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而很多自由职业者也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与此同时,兴趣也在慢慢变成一种谋生手段,因为只要有一技之长,便能利用各种就垂直平台获得额外收入,而不少人则成功地把兴趣和爱好变得了自己的事业。
尤其是在500强工作过的大量优秀人才专家,在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的专才,都可以成为企业的专业顾问,甚至自己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最典型的例子是王强医生集团。
从工业时代以来,90%社会人群对工作的期望是进入一家大企业朝九晚五,以此得到稳定的收入和不错的福利。但这一墨规将在未来十年内很有可能被打破。数据显示,互联网的高渗透率已经使得美国自由职业者达到五千万,占总总工作人口的34%。根据某些机构的推测,全世界预计将在2050年有50%成为自由职业者,去公司朝九晚五上班的人将成为少数派。
我相信去人与组织自由联合自由选择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如果我们可以绕过机构直接实现交易,为彼此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那么机构的重要性便会越来愈低。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人人服务人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