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斋,谈咨询期待之《好快刀》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好快刀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甚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喏。其谨依我,勿离也。”盗从之刑所,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解析
明末,山东有很多盗贼,而章丘犹为多。估计盗贼抓多了杀多了,让有官兵练就了一刀砍头不二刀本领。有盗贼被抓,刚好认识这样的快刀手,就恳请这名快刀手出手让自己在死之前少些痛苦。
这砍头故事看起来有些吓人,配图也看着挺瘆人,但又让我感觉有些乐着了。人其实是不怕死的,但是却是害怕等死过程在不断刺激和折磨着自己的神经。在咨询中,不少来访者就是希望咨询师能够对自己内心痛苦的问题快狠准,一次咨询就能把问题解决到位,让自己少受些折磨,无法坚持一定咨询频率到咨询中慢慢解决问题。这不正是寻求“快刀手”吗?
从理性角度来看,解决心理问题和上刑砍头是两回事,前者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去享受生活乐趣,而后者是为了赎罪。但是有些来访者就是熬不住这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而忽略了如果自己不做心理咨询,不去解决问题,其实自己一直仍在受心理问题煎熬着,更别说好转。我经常会遇到来访者因为咨询时间来进行“讨价还价”,要求把咨询过程缩短,恨不得在一周内把问题都解决,似乎只是在完成一件工作任务。
当然,这并不是在指责来访者不应该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期待,因为来访者理性上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任何问题都是需要时间,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存在已久,要清除也更是需要时间,但是来访者依然渴望咨询师是一名“快刀手”来帮助解决自己问题。我们暂且先抛开所有现实因素,包括时间、金钱等方面因素。我们先只是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来访者的想法背后是着很多潜意识动机的可能性,而潜意识动机才是我们去研究的东西,这才能帮助来访者学会去降低问题对自己影响。
第一种从性心理发育来看,可能是由来访者在性心理发育阶段的肛欲期过程当中,很渴望对所有东西都能做到控制,包括了自己内心感受和身边的人。所以来访者在期待咨询师成为“快刀手”时,希望咨询师能如自己所愿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帮助自己去控制已经失控的内心痛苦。而同时来访者在口欲期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习得延迟满足,就有可能无法耐心去等待问题的解决,而是希望咨询师在当下立刻马上在一次咨询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第二种从防御方式来看,可能是由于来访者以前又是多么努力地用各种防御方式去面对曾经过去问题,好不容易从那些问题带来的痛苦中煎熬过来了。而咨询却又要让自己曾经的问题暴露出来,这是要让自己再次经历面对曾经的痛苦,这有可能会让来访者觉得自己前功尽弃,不信任能有新的防御方式来对付自己当下的痛苦,当下咨询就真的像在上刑一样。来访者把自我功能就完全交给咨询师执行,只会要求咨询师给到一下子就能解决当下呈现出来的以前痛苦的办法,而企图把自己置身在咨询之外以回避曾经的痛苦。
第三种从客体关系来看,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在成长岁月中没少经历了由期待别人,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帮助到失望,甚至是被伤害的情形。这让来访者无法相信别人,更别说是陌生人能够给到自己帮助。来访者总会是怀疑别人帮助背后是否意味着给自己更大伤害。所以会无意识地给咨询提出很多要求来考验咨询师和咨询能否真的值得自己信任或者帮助到自己。
第四种从自体心理学来看,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在痛苦和问题当中煎熬太长时间了,原本来访者觉得自己是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前也的确靠一些方法让自己曾经没有那么痛苦,觉得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终的出路。但是到最后实在撑不住才去寻求专业帮助,潜意识中就会把咨询师理想化,期待着咨询师像是救世主般给到自己灵丹妙药,能瞬间地解决自己沉疴已久的心理困扰,即使来访者知道解决问题需要时间,咨询不可能真的有“快刀手”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但只有咨询师是“快刀手”是神了,这才能证明来访者自己并不是那么没用。
这是尝试从精神分析的不同维度来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动机和无意识的强迫性重复,这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让来访者重新发展出不同于以前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