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年之后,我又一次燃起了写作的热情,但我却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究其原因还是阅读量太少,想要增加阅读量,我只能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可是这样又会打乱我的生活,于是我开始寻找快速阅读的方法,前几天,我漫无目的逛电子书城的时候,发现了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写的《快速阅读》这本书,我于是赶紧购买开始翻阅。
作者印南敦史是一位书评人,每年要写700本书的书评,不仅要读,还要写,这样的工作量这着实让我震惊,一年700本,平均一天2本书,这是怎么做到的,后来才发现,原来作者读书的方法跟自己有很大区别,我相信大多数人看书都是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这样,曾经为了给自己增加阅读量,我还会一次性买好多书放在显眼的位置,以此来自己增加压力,督促自己读书,可是到最后这些书还是堆在那里,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流水式读书法,所谓的流水式读书法,就是让书籍内容从心间流过,只要流过就有意义,让读书像听音乐一样轻松惬意。而我先前的做法被称作为存储式阅读,这样反而会让我们内心的小怪兽奋起抵抗,不要把阅读当做一本正经的学习,而是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要做到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看书。不要认为自己可以把书装在包里,随时有时间可以随时翻阅,很多天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包里还装着同一本书,所以,必须要做到今天看的书要和昨天的书不同,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嘛,我也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将这本书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看完的。
有人问,一天看完一本书自己什么收获都不会有,因为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你要知道自己看书的目的是什么,看书不是为了记住,况且没有人能记住一本书中的所有内容,我们只需要掌握一本书中的精华部分就可以了。这本书里介绍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和跳跃式阅读,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试着采用了这种方法,后来得到的结果很明显,比自己平时花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看完一本书的收获更大,在你看到一个比较精彩或者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可以用本子摘录下来,摘录不要照搬,要尽量短小精悍,如果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同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就有些类似于小时候老师总是说的那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和笔记就像是呼吸,阅读是吸气,笔记是吸气,只是一味的吸气或者呼气是非常痛苦的,只有呼吸结合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有人觉得摘录太麻烦,不如直接用笔划线,如果你还是学生,看的是自己课本的话,这个办法是可行的,毕竟课本不可能只看一遍,是需要经常翻阅学习的,其它的书你敢保证自己会看第二遍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方法是跳读,这就需要利用好书籍的序言和目录,而目录尤为重要,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那怎么才能判定哪部分内容是可以跳读的呢,其实这些都是有标志的,比如作者为了区别和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自述,或者是为了印证理论加入的特殊事例或经历等,这些都可以跳过,直接看最后的总结部分。当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小说等有故事情节的书。
想要提高阅读的速度,你必须要给自己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计划要提前制定,要不然会打乱读书的节奏,这就像商人想要提高商谈效率的最佳做法,就是在之后安排其他计划,这就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出结果,同样,拖延好几天才看完一本书就是因为在你这本书之后没有 “预约”,所以,让我们像大明星那样给自己的书安排行程吧,这样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