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在没孩子之前,我就看过某些专家建议:不要夸孩子聪明、真棒之类的,要夸他努力的过程。
至于为什么,我当时没放在心上,看完就忘了。
当了妈之后,一步一步地看着鲁尼成长,看着他从啥都不懂的、只会吃只会睡的小婴儿逐渐学会了爬,学会了走跑跳、说话,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袜,学会了唱歌阅读骑单车,我感叹生命神奇的同时,也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夸他厉害、聪明、真棒。
没孩子的人,也许不能理解这种心情,不就是自己吃个饭吗?不就是自己穿衬衫吗?不就是学会了骑单车吗?有什么值得夸的?
可是当你亲眼看着:
昨天还拿不好勺子的小娃娃,今天居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把一勺饭送进自己的嘴里;
昨天还要别人帮忙穿外套的小人,今天居然自己把衬衫的扣子扣好了;
昨天连牵单车都摔倒的孩子,今天居然能骑着车子到处溜达时,
你真的很难忍住不夸他!
尤其是在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后,发现自己家孩子不仅学东西快,做事快,反应也快,而且还经常得到老师、亲戚、朋友们的夸奖时,我内心更加得意了:说不定我真的生了个天才呢。
谁说不能夸自己孩子聪明的?我家孩子就是聪明啊,我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也不行啊?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更是把专家的建议抛之脑后,经常带着“无比欣赏”的目光,肆无忌惮地夸奖鲁尼聪明、厉害。
直到最近,鲁尼总是不愿意好好练钢琴,我跟他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聊天,了解到他的想法之后,我才后悔没有早点听专家的建议。
02
每周五晚上,鲁尼就会跟我睡,那天,我问他:“为什么最近你总是不好好练琴呢?”
“我有好好练啊。”
“可是你每次才练了不到20分钟就想着玩了。”
“那些曲子我都会了啊,太简单了!”他有点骄傲地说。
“会是会了,可是还不熟练啊,而且你的手型也总是塌下去,不稳定,让你多加练习不仅是要把曲子弹熟练,还要把手型固定好……”我balabala一通说教。
“妈妈,你真啰嗦,我知道了!我那么聪明,很快就练好了,你就别担心了。”
“光是聪明不努力练习有什么用?你知道吗,世界上聪明的人多着呢,可是要真正学好本领,一定要努力练习才行……”
听到他自夸聪明,我开始着急了,试图纠正他的想法,可是他好像并不愿意听,那天的谈话最后以我的失败告终。
03
为什么不能夸孩子聪明?难道仅仅会让他变得骄傲自满吗?
就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的一组实验。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是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针对表扬和鼓励如何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这个问题,她和她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研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第一轮测试
在她的实验中,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
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
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鼓励或表扬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第二轮测试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测试较难,但会在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类似第一轮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孩子的做法: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第三轮测试
第三轮测试中,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
孩子们都意料之内地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四轮测试
第四轮测试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追踪访谈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会轻视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而且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04
刚看到这个研究结果时,我真是大为震惊!
然而不是怀疑其真实性,恰恰是因为我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个结果!
我回想起我小时候,也是别人眼中的学霸级人物,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大家都夸我聪明,说我将来前途无量,听得多了,我开始像现在的鲁尼一样,沾沾自喜,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每天放学回来,做完功课就想着玩、看电视。
仗着点小聪明,在高中以前,我的成绩一直还是名列前茅,因此我更加不愿意在学习上过分努力,内心也有点瞧不起那些挑灯夜读的同学,总觉得这不是聪明人干的事。
但是我也不敢轻易去尝试新事物,不敢与别人交流我不熟悉的话题,生怕被别人看穿自己。
直到去县城上了高中,接着又考入了省内最好的大学,遇到一批又一批真正优秀的同学,我才渐渐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而那时自己的思维已经固化,遇到困难总会给自己找借口,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已,或者认为是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家庭环境,或者认为是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外貌、性格、运气等等,总之,一切问题都有外在的原因,却很少想过:自己连别人一半的努力程度都没有!
所以,至今,我也没能成为当初大家说的那么有前途的人。
05
知乎上有位网友曾说过一段话:
读高三时,班主任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再不认真学习,真的就可惜了你聪明的脑瓜。”
我一直以这句话为傲,殊不知这句话简直是毒药,让我沉溺在表现我的聪明中,而不敢真正努力。我怕努力了却没有想要的效果,我也怕自己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样聪明。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少,愿意持续努力的人却不多,所以成功的是少数。
著名作家严歌苓从国外回来,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有人把这归结为聪明。她却说:“聪明是顶靠不住的东西。”
在她看来,一个人最优越的素质是顽强和坚韧。只有顽强和坚韧才能如数报偿你所付出的一切:时间、精力、辛苦而枯索的整整一段青春。
做自媒体近一年,我越来越认同这一点,我认识的很多自媒体朋友,都是超级劳模。
有的是全球500强女高管,还有个4岁的娃儿,每天凌晨五点起床,从不午休,每天坚持写作、打磨线上课程,半年凭个人力量将公众号粉丝从0做到4万;
有的是全职妈妈,一个人带三个娃,没有老人没有阿姨帮忙,每晚把娃儿哄睡之后才开始健身、写作,独自运营公众号;
有的是超级奶爸,白天上班,下班帮妻子带两个娃,还考上了知名大学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公众号粉丝半年内从3万做到了10万+。
我曾为公众号的停滞不前、阅读量的持续下降苦恼不已,可是知道这些朋友的故事之后,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因为我连他们十分之一努力都没有!
你只看到别人台上的风光,却从来没想过别人在台下受过多少苦熬过多少累!
所以,不要再夸孩子聪明了,
与其说“你真棒,积木搭得真好,你是未来的建筑师!”,不如说“宝贝,我看到你经过自己努力尝试,搭好了一座城堡!”;
与其说“你真聪明,考试考得这么好”,不如说“我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与其说“你真乖真懂事”,不如说“谢谢你帮忙打扫了地板,真干净”。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承认,也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