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从阴阳、五行的角度讲了天干和地支。开篇一句,天地之间,一气而已。这句话特别关键。气是无形的,让人觉得抽象、摸不着。但是想想与气有关的词语,就会发现中国哲学、文学、自然是无处气不在。气象、气场、气质、气数、气概、气魄、气节、气氛、正气、名气、生气、赌气等等,完全可以写一篇论气的学术文章,梳理为什么气影响文化和人的行为表达如此之深。可能因为确实天地间无形之气,这股能量影响了所有人。
阴阳五行很多人都知道,但从阴阳中悟出辩证,五行中感受到流变的人可能不多。我的理解是:辩证不只是嘴上说的辩证法,是一物一太极,一物一阴阳,阴阳中还有阴阳。即使最小的物质,也一定有它的对立面。此处书说:“盖有阴阳,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看出流变,不只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是时间、空间的流变。从天干角度上说,十天干的五行是气,书中举了甲乙木的例子,同是木,差别很大。甲者,乙之气。因为在天成象。乙者,甲之质。因为在地成形。“在天为生气,流行于万物者,甲也。在地为万物,承兹生气者,乙也。”我的理解,就是朱自清的《春》那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东风是天的生气,树开始发芽,是地的成形。以此木火土金水,而四时之景不同。
特别强调书里这句:“天干者,五行在天的流行之气。地支者,四时流行之序也。”天干是气的变化,我曾经问过一个易学朋友,躁土到底生金吗?易学界说法不一。在此引出来,供参考。我说,火炎土燥的大地,万物都不生,怎么能生金呢。他的观点是是土就生金,不能把土理解成物质,而要理解成气。就是天地间这种无形而能量巨大的气。(对错大家自己评判,我也不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同为天气,甲阳乙阴,但在和地支寅(阳)卯(阴)的比较中,甲乙为阳,寅卯为阴。这就是阴阳的变化。就是时间和位置带来的事物变化。比如一个男人,在家相较于老婆,肯定是阳。在单位,拿领导当参照物的话,他就是阴。阴阳不同了,时位不同了,他的表现、态度、做事方式能一样吗?这就是变化。
甲乙要注意的,是甲的天地间最强的动能、生气。所以甲为阳和初转,其势方张。按照万物类象,方张的事物都可以归到甲里面,这就是易理。乙为和煦生气,见于卉木之萌芽。乙的柔和弯绕之性,可与此处揣摩。所以奇门遁甲中,乙木代表女人、妻子。
本节最后,偏重论述这句“五阳从气不从势,五阴从势无情义”,五阳干性刚,在天干本具有极强的动能。所以即便在八字中弱,也难从其他五行。比如庚金,宁折不弯。君子之性。但如果大运流年无生扶又不从,遭逢坎坷较多,而难得善果。经常看到这句为就提醒自己,刚者易摧折。反而洞察潮流之势,才好在其中沉浮。用个不完全妥帖的类比,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那一木,常常是五阳干之人。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逆潮流而不肯放弃的,可能也是五阳干为日主而身弱无法担住的人。
五阴从势无情义,可不是指从了其他五行的都是无情无义的小人。这里只是说,会违背自己的先天本性从了其他。从的完全,也有大贵之人。但是就是因为忽而从忽而不从,其性很容易改变,也往往起落不定,心性复杂。
第一节大概就说这些。我忽然感觉到古人说的格物致知,格物首先是观地之形,就像王阳明的格竹子,最后以悟在天成的象,不知道王阳明龙场悟道,究竟悟出了什么?
希望这个系列我能坚持下去,把《子平真诠》的每一节都写一遍自己的心得,也供同好们交流。但是我那么懒,实在不敢在此说一定,大家多多鼓励鼓励我哦!点赞也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