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疫情又猝不及防地来袭,我们的小城,再次按下暂停键。
居家几天,有诸多不适,渐渐地焦虑就转为了平和。既然有了这样的闲暇,何不就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人一旦安下心来,日子也会变得有趣得多。
由于活动量明显变少,食欲就相对降低了。我和女儿尝试每天吃两顿饭,早餐我准备,午饭她做,晚上就不开火了,吃块苹果喝个牛奶,这样就很舒服。
早餐我一向是熬红薯粥,一人一碗鸡蛋羹。我现在蒸蛋羹的水平在女儿的眼中已近大师级别,均匀光滑细嫩。
女儿在这段时间也厨技大增,她做的汆丸子和青菜团子,虽然用时比较长,但比我做的好吃很多倍。
以前总觉得孩子毛毛躁躁,从做饭这件事上,我发现了她的细致和耐心。也由此想,真正的美食绝不是好歹二三凑合出来的。用心之处皆美好。
当然,居家最快乐的事,是读书。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那些平日想读而没读的书,可以欣然请下高阁了。
上个月入手了一套《古文观止》,想想还是有点静不下心,读不进去,于是先从那本凑单的《人生海海》开始。故事性的东西比较容易吸引我。
第一次读麦加的作品,他的文笔很有带入感,朴实的文字却能够描绘出动荡的社会和残酷的人生。里面的主人公“上校”神秘又传奇的人生经历让人唏嘘感叹。
只用了三四天读完了这本书,真的令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命运,无不渲染了时代的色彩。有静谧的时光,也有流离的悲苦。有时候,勇敢,是人们唯一的选择。
沈复的《浮生六记》,林语堂的《苏轼传》,都是几年前情有所钟而买的,令人汗颜的是,都读了个半半残残。这次长达一个月的“假期”,终于让我了了夙愿。
细品沈复夫妻平凡琐碎而又趣味盎然的家庭生活,不觉感叹人生遇一良人是多么大的幸事。哪怕粗茶淡饭甚至捉襟见肘,有爱的人总能把日子调和得温馨幸福。
读林语堂先生的《苏轼传》,我喜欢读出来声来。因为这本书的文字有些国民时期的特点,不是特别地白话。感觉读出声音更易理解,也更能让人进入佳境。
我或是倚靠在沙发上,或是禅坐于瑜伽垫上,也或者端坐在床,阳光照进室内,铸就一段静美的时光。
手捧书本,在文字中追索着苏轼的人生历程,在声音中感悟着里面的悲欢离合。
女儿常常惊诧于我的沉浸,惊诧于我的慷慨激昂。因为我时常读着读着就掩卷叹息,甚至有泪落下来。
何以一代文豪却有着如此多舛的命运,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刚刚在一处扎根,马上又被转调他处。
苏轼是个很能安在当下的人,每到一处都投入热情付诸心血,修城筑堤,为百姓解决疾苦。无奈隔着千山万水,也有那朝中奸臣治罪于他。
不由得感慨,哪里有什么天生的坚强豁达,不过是被苦难挤兑磨砺出来的罢了。
读书久坐之后,是运动的欢乐,斗室的促狭并不妨碍这种快乐,在阳台铺上垫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来半个时辰的健身操,直到身体微汗。
既闲之则安之,居家的日子温馨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