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金句:
梦想总是与你的价值观相联系。你相信什么,就会遇见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看见什么。
——《30岁前的每一天》
目录
一、滚雪球
1.OKR完成情况
二、自由港
1.关于108的一些思考
2.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三、放映室
1.《观沧海》
四、断舍离
五、他山石
郝景芳:数学、语言启蒙其实可以更快乐
一、滚雪球
1、OKR完成情况
本周OKR完成情况(0.6/1)
下周OKR计划:
下周是年前最后一周,加油!
二、自由港
1.关于108的一些思考
0124参加第一阶段闭营直播
得到了K叔的表扬,也收获了一个小奖。这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我将载着我们四班三组美少女们满满的信任,跟着我们横竖都是二的四班,继续前行,这是我的108,更是我们的。❤️❤️❤️
0125参加了四班组长会
我也乘机抛出了自己的困惑:
(1)28天过后,接下来的复训,大家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2)我们的班级、小组如何在不增加大家负担的情况下帮到大家?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可以真正的对大家有帮助?
(3)数据好看的人一定是做得最好的么?
有的问题我还没有得到答案,但有的问题在和小伙伴们的探讨中仿佛看到了一点点解决的影子。
比如老邵同志提出接下来的复训,我们要做减法。遵循要事优先的原则,找出你108目标中最想实现的那个点(1-3个目标),每天就针对这个点进行行动、复盘、坚持,并邀请小伙伴们监督。如果真的每天不折不扣这么做了,那么80天之后,(在这个点上)一定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改变。那时候你会说,108,我来过了,108,我没白来!
他这是战略上的部署,我从战术上给了一点建议:紧密针对这一个点,培养一两个有助于它实现的微习惯,每天坚持行动,自我监督(日志反应)和组员监督(鼓励与鞭策)相结合。
(瞎举个栗子啊:小可爱Nancy要学高数,那么微习惯里可以设置一个每天读高数概念5分钟。我们组员知道,这个“学高数”是她的复训大青蛙,可以时不时地给予鼓励、帮助、吐槽、鞭策,直指初心,抱团成长!)
0126 发放了组内问卷调查
1、你对第一期28天自己的状态满意吗?
2、你对自己复训期最重要的目标/最想做到的一件事/最想养成的一个习惯是什么?
3、对我们自己的小组有没有什么建议?怎么做能够让自己/大家收获更多?
4、在108你目前遇到较大的困难或迷思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出乎我的意料,据不完全统计:竟然对自己很满意的只有3人,剩下的小伙伴都选择了“一般般”“不太满意”,理由是前期鸡血,后期有点懈怠;课程听了,但是应用于实践的少;行动力不足。
第二个问题比较个人,每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这很好。
第三个问题最多的建议是“增加分享和交流”,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最好学习,不仅可以加强组内交流,还可以加强组间班级间的交流,建议提炼出每个组做的最好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受益。
第四个问题有5个小伙伴都提到了“周记”,认为周记不仅是一项要完成的任务,而且自己的周记水平不高引发了一丢丢的压力;第二大困难是“时间”,日志周记点评复盘花费时间多,工作忙、家里忙、忙碌的时候没有时间做自我提升,闲下来的时候由于太累只想放松,一放松就容易崩。
2.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某晚,又忍不住吼了娃。
起因只是一个“羊”字,她练字的时候,我路过,忍不住说了她几句,“你这个横应该blabla……”“悬针竖是这样写的blabla……”“哎哎~不要顶格”……
然后,她小情绪就上来了,开始流眼泪……
这下彻底点燃了我(我往往会被她动不动就哭这个行为激怒),于是又炸了,结果不欢而散……
夜里,又累且丧,辗转难眠,反思自己为什么会为这种“不值一提”的小事发火?
直到刚刚,我才想到了一个词:错位!
首先,我弄混了自己在家里的身份。有本书叫做《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想这里的老师,应该是导师的意思。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主要是做人,是人生,而不是具体的学科细节。而我和孩子在一起,总是忍不住辅导各种功课,不仅“越界”当老师,而且还要当“全科老师”,真真是累死活该!气死也活该……
其次,我用几十年的知识积累从高处“俯视”她。
很多我认为“如此简单”“常识”的知识或思考方式,对一个10岁的娃来说也许要花好多倍的力气去理解和消化。“趴下”不仅说的是自己学习时的心态和姿态,与人交流亦如是。蹲下来,把自己的思维高度降低到10岁的角度,也许就更能理解她吧。
好吧,在这段关系中,我首先是妈妈,不是老师。
放平心态,放低姿态,陪伴就好。
自勉。
三、放映室
1.《观沧海》——曹操
老母亲的学习往往就是在陪课中得来的收获
本周最有收获的是老师讲到了曹操的《观沧海》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我们从文艺作品、故事里了解到的形象基本是一个反面的奸雄。
但在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所谓乱世之奸雄,就是在那样的乱世当中,如果说没有点金刚手段,没有点霹雳手段,那作为一个老实人,肯定要受到碾压的。曹操在三国时期,以他为主的权力势力,先后灭掉了东吴、灭掉了蜀国。他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什么?带来了国家统一,带来了和平,他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乱和烽火。所以,曹操他真的是一位英雄,真的是一位正面的人物。
第一次让娃对书中人物进行辩证的思考,第一次自发地说出看来书上的故事也不能全信,第一次表示不过老师讲的也不能全信,还是得多看几本书……这种思辨的能力和怀疑的精神是获益终生的。
再来看曹操除了在政治上他有作为之外,他在文学上也是相当的有作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在三国时期被封为“三曹”;也就是在三国时期文学的一个顶峰,就是由这“三曹”担当起来的。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们从这首诗里面,能够看到一种写作的顺序。
这个写作的顺序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具象到抽象。
到海边,首先看到的就是水,然后还有小岛,然后又看到了树木、百草,再往远就是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从近到远,从小到大,从具体的到抽象。
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景,但是行行又都是抒情。
关键字: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的景色的描写,无一不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所以曹操写的大海,其实就是内心的大海;曹操写的日月、写的星河,无一不是自己内心的日月和星河啊。
四、断舍离
周六周日趴窝,病来如山倒,发烧到40.5,于是放飞了两天自我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本钱,还自律个锤子~
本周最重要的就是和疾病断舍离,然后加强运动。
同志们!本钱厚厚哒,自律才有根基啊~
这次病中,我无数次地想对自己说,算了算了,周记不写了吧,等下周好了再说吧,何苦为难自己呢……但是具体写周记就是虐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能放过自己,放过一次就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只要没昏过去,就得写!结果,你们看我一个字一个字地也写到这儿了……
五、他山石
郝景芳:数学、语言启蒙其实可以更快乐
提到启蒙,我们往往会觉得紧张、焦虑。因为现在孩子的启蒙开始得越来越早了:英语要从0岁开始启蒙;数学的启蒙课外班三四岁就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到了幼升小的时候,似乎已经掌握了非常多的知识和技巧。
然而,这会让父母变得很焦虑:我们是不是要这么小就让孩子这样高压地学习?如果不这样启蒙,学习又会不会跟不上?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推孩子,多大程度上给孩子安排学业,能不能让孩子快乐的成长?都成了家长的焦虑点。
一方面,我们很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未来跟不上学业,所以想要给孩子多安排一些提早学习的课程。这两种矛盾焦虑的情绪凝聚在父母身上,就会让我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充满了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上个月,郝景芳老师在“如何在家进行思维引导和快乐启蒙”的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这里对讲座的一部分内容做个回顾,分享给大家。
追本溯源,从儿童认知发展谈起
在童行学院2018年出版的一本书——《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讲到了幼儿发展的认知特点,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孩子在六七岁之前,更多是通过具像事物来认知的。虽然这个时候孩子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但总体而言,他们还是通过感官,通过全身心的接触,通过具像的事物认知世界的。只有到了七岁以上,也有人说五六岁开始,孩子才可以进入到一个符号认知,也就是抽象认知的阶段。
还有一点,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于人的情感依念很强烈。因此,孩子的依念对象,比如父母,对他的影响很重要。如果父母在生活中能够引导孩子,启发孩子,效果要好于其他人。
从第一点看过去,过早的安排非常多抽象的读、写练习,让孩子进行符号认知,是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没有大量的具像认知作为基础,孩子可能很难像小学生那样读和写。从第二点中,我们建议父母在生活中多引导孩子。因为父母和孩子的依恋关系,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总而言之,基于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觉得除了上课之外,引导儿童有更好的方式,这就是快乐启蒙。
快乐启蒙:将基本概念融进生活中
快乐启蒙说的不是放养。其实,在“鸡娃”和“放养”之间,启蒙还有第三条道路。这是一条大家都向往的路,就是快乐启蒙。景芳老师把快乐启蒙称作“玩中推”,就是一边玩、一边学习,它的原理是沉浸式学习。
沉浸式学习,说的是在玩耍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故事里学习,是在孩子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一切具体的东西中学习。孩子在具体的环境中、玩耍中学习,就不会一下子感受到学习的抽象和苦恼。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呢?这需要父母做些功课。父母需要大概知道孩子应该掌握哪些基本概念,并且有意识地把它可以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
在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中,景芳老师对“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体会颇深。可以说,注重基本概念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在讲座中,景芳老师也从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出发,谈到了基本概念的重要。以下是她的自述:
“以我为例,我自己在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不错。那时我并不经常刷题,甚至有的时候我觉得已经掌握了,暑假作业会有一部分没有完成,只是完成最基本的练习,考试成绩还是很不错。可是到了大学,上了物理系之后,因为课业负担很重,有很多老师在课上讲的东西没有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我很着急、焦虑,就开始直接做习题,我也学习别人刷题准备考试,可是效果反而不好。我上大学以后做练习题和刷题的数量比我中学多多了,但是考试效果更差。
后来自己再回顾和反思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发现大学上课的时间太短、太仓促,老师讲了很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我完全没有懂。在概念不懂的情况下刷题,越刷越不懂。这道题这样做,下一道题那样做,我就陷入了解题技巧。对于基础概念原理不懂,就容易疲于奔命,还效果不好。
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要重新经过博士生考试,要考本科的课,这时候我又重新看本科的课本。经过了几年了的沉淀,我忽然发现本科学习的一些概念我懂了,比如角动量、维度。当我懂了这些概念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变得很清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有一些概念,其实理解是什么意思之后,便不用大量的刷题。而有一些概念如果没有理解,大量刷题也刷不会。这时我回忆起来中学的时候之所以并没有下苦功,成绩还能不错,就是因为我重视基础概念。我会使劲琢磨老师讲的原理,一个东西到底是为什么。把概念琢磨懂了,就不需要大量费劲地刷题了。
因此,我也建议所有学生,所有父母回归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在儿童启蒙中,什么是基本概念呢?如何践行快乐启蒙呢?下面就以家长们关心的数学和语言启蒙作为例子,谈谈如何快乐启蒙。
数学、语言启蒙中的基本概念
先用数学、语言举例子,看看什么叫做基本概念。语言基本概念就是语言的元素和语言的串联,其实就是更多的词汇和更好的语言。数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是怎么理解数,除了数的读音和数的书写,数作为数量就是一个基本概念。
如果我们知道2和两个是一回事,那就是理解了数量的概念。另外就是数还有一个顺序的概念,当我们知道2比3小,2在3前面,其实就是理解了2的顺序概念,这就是数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数量和顺序。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还有比较重要的概念,包括比例、分数、图形、规律;小学高年级还有未知数的概念。
在大家关心的启蒙阶段,如何引导数量概念和顺序概念呢?举一个例子,孩子最小的时候,数数就是一个最难关。让他背下来1、2、3、4、5、6、7、8、9、10,从语音上背下来很容易,有的孩子可能一岁多,就能数很长的数。但是你让他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把生活中一堆花生数清楚,他就乱数一气。
这就意味着语音上的数的概念和数量并没有对应起来。你教他数数,一个两个三个,他可能要花上一年的时间,甚至两年的时间他才能学会数数,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教孩子数数,他花两年时间学会了,把数能够数清楚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说明他头脑中建立了数量的概念。
当孩子清楚了数量的概念之后,我们下一步需要在他头脑中建立的是数量操作的概念。地上有一些珠子,我们可以让他自己去感受,先有三个珠子,我们拿来两个珠子,总共是几个珠子?是五个,那这就是三个加两个等于五个。原来有五个,拿走两个,还剩几个?三个。这就是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其实加减乘除都是数量操作。
我们不需要让孩子特别快的蹦到算式,三加五的写法算式,而是需要让孩子花很多时间通过实物操作熟悉基本概念,让他在头脑中能够形成数量操作的图像感。其实孩子小学以后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数学的抽象表达,转化为头脑的具像操作,那么就会非常的容易。
景芳老师在给孩子数学启蒙的时候,宁可孩子数指头数很久来计算加法减法,也不希望她背口诀,因为背答案建立不起来概念。即便背了乘法口诀,孩子对于乘法的基本概念,也就是一组东西变成很多组,印象是不深的。宁可让孩子用特别笨的办法,两个两个的数,数数建立乘法的概念。而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也是要用一年两年的时间,可能他头脑中会对数量操作很有清楚的概念了。而这样数,数学班上是不会给我们时间的。
下面是一段录音,景芳老师在跟孩子用地上的珠子玩数学。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让他去感受数量,一组平均分,一些数量操作的过程。
我们每天都会在家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串珠子、搭乐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用刻意给孩子准备练习题,而是玩着玩着,像做游戏一样进行一些数量操作,这个其实就是沉浸式学习或者玩中推。
跟这个很类似,景芳老师还会在家里通过计算年龄的游戏,让孩子感受数的顺序,比如一个小姐姐比你大2岁,你4岁,她应该几岁;或者妈妈34岁,比你大30岁,你应该几岁;让这样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数的概念。
说完数学启蒙,再谈谈语言启蒙。
景芳老师在家里也会通过游戏,让孩子熟悉语言的基本概念。一个很好用的游戏就是猜谜。爸爸妈妈用语言形容一个东西,让孩子来猜。例如it’s an animal, it’s black and white, it eats bamboo。家长提供几个条件,让孩子去猜这是什么,他有可能就会猜到panda。当然,不知道英语的时候,他会说中文——熊猫。反过来,可以让孩子用中文描述,家长用英文猜。像这样的游戏,就是在玩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