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一周岁多点,刚刚会说话,吐字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他:“宝宝,长大了要干什么?”他总是奶声奶气地回答:阿宝,要干大事。
看着他每次回答长大了要干大事的稚气神情,说得又是那么严肃和正经,大家都被他逗乐了。有事没事,只要想逗他就会问他,长大了要干什么。他每次都认真回答,不知道这只是大人们无聊的消遣。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干大事是什么一个概念,他也说不清楚,如果再问,宝宝要干什么大事?他还是一句话,就是干大事。
等再大一点,还问他,宝宝长大了要干什么?他说,不知道。
到了五岁,有一天,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妈妈,我长大了想开一个烧烤摊?
“为什么呀,宝贝儿。”
“你看呵,烧烤摊,只要一台铁皮做的烧烤车,方便简单,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摆卖,重要的是我可以天天边卖烧烤边吃烧烤。”
“我最爱吃烤牛肉串了、还有那烤小土豆、豆腐也不错......”稚气的声音,讲述起他的创业一脸兴奋,说到吃的时候又显示出一个小吃货的快乐。
看着他有这么快乐的一个理想,我也跟着快乐起来,然后我们俩就开始憧憬他开一个烧烤摊,我可以天天免费吃,而且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记得,那是我们俩一起从幼儿园走向回家的路上,大手牵小手,路过一家街边烧烤摊,他想吃烧烤,我们俩打包了一些他爱吃的土豆、牛肉、豆腐,付钱的时候,他心疼钱时跟我提起了理想这回事。
上小学,成绩一直是硬伤,关键又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孩,经常被老师投诉。一次,他的班主任气势汹汹地在电话里对着我吼道:“我教书二十多年了,就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我恨不得揍他一顿。”在这样的班主任手里过活,他时常挂在嘴上的就是“我也就‘吃’这点爱好了。”
我除了安慰他那被打击和摧残得破碎不堪的自信,也只能把爱迪生小时候不被老师待见的故事拿出来自我疗伤。
为娘的我,只管养好一个小吃货,而不问学习成绩地任其野蛮生长,放养了六年。时不时,娘俩还经常商量着哪里又新开一家餐厅,要去尝鲜。
若是儿子情绪不好,怎么哄都没有用时,只要说一句“我带你出去吃东西”,马上多云转晴、破涕为笑。
现在,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和父母谈理想在他认为那简直是一件火星根本不可能遭遇地球一样,两个不同星球上物种是不会碰撞出思想上火花的。
所以,看着长大的儿子,我们没有机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地谈论理想。当然,这并不表明儿子没有理想。
只是父母和孩子的距离随着孩子的长大会越来越远,我们想去追赶、想去找回,结果,已经过了我们为人父母的有效期限。一位台湾作家说过,做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只是十年。
在这有效的十年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每次生气、发火的时候无论你怎样对着影子咆哮道:不要再跟着我了!可是小影子,一样紧紧地抓着你,“妈妈、妈妈”叫个不停。
过了有效期的父母和孩子,你发现你一直跟在孩子的影子后面,想叫却叫不到人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
反观这一段育儿的经历,我似乎只教会了孩子两件事,一件是玩一件是吃。
只要是我会玩的我都教他玩,凡是他喜欢玩我都支持他。阅读,是我教他玩的第一件事,军事、自然科学、历史、童话、地理……唯独有一样没有教,他却最喜欢——漫画。常常自己一个人沉浸在漫画故事中笑得前仰后翻,我给他的零花钱也会拿去学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书”。
看的都是一些“没用”的书籍,跟学习一点也不沾边。所以,在我们俩那阅读也是一件好玩的事。玩着玩着,不可小觑,也看了不少书。
阅读,被他玩成了一种习惯。
我希望通过阅读,他读过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者是某一句话,在他人生的某个时刻、某个阶段能让他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让他对人生、对生活永远拥有一颗滚烫的心,从容面对生活。
我教他玩的第二件事就运动。本身也是一个好动的小孩,让他学钢琴他完全是为我学。逼得鸡飞狗跳,也不肯好好练琴。
只能因“材”施教,此“材”本是好动之"材",那就成全他,让他动好了。游泳、网球、篮球、足球、乒乓球都让他玩,他真的玩得不亦乐乎,还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
运动,培养了他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他坚韧、顽强拼搏的性格;培养了他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品质。
关于“吃”这件事,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从来就不敢怠慢过,为了让他吃好,我经常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搞得他现在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家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有什么好吃的?
旅游到哪儿,我们俩重点先关心这座城市、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小吃或好吃的。比如去福州,三坊七巷的一碗福州鱼丸;去上海,城隍庙的一笼南翔小笼包;去香港,星光大道的一杯港式奶茶......等等,通过让这些城市、地方的美味吃食让他记住一座城池或一个地方。
回老家,一锅煮得喷香的宣威火腿和一个个从火堆里刨出来黑乎乎的烧洋芋,奶奶用刀轻轻、细细地刮,刮出黄灿灿的土豆皮带着诱人的香味,蘸点路南乳腐,喂进嘴里慢慢嚼,又香又糯。
在大理一碗腌菜炒肉的煮饵丝,是最家常早餐,还有黄澄澄豌豆凉粉配上店家特制的佐料,吃得口齿溜香。上幼儿园时的一碗西米露,一直是他记忆深处最美的味道。每次回去都会带着他,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寻找他熟悉和亲切的味道。
通过吃,让他记住了家的温暖和妈妈的味道;通过吃,从小把乡愁嵌入他的骨子里。
一转眼,儿子即将要参加高考,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他当下的理想。理想变得现实和具体,再不如小时候那般,一个“我长大要当xx”的理想,在孩子的世界是那么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日子,一个个理想更加现实地摆在他的面前,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娶妻生子、买车买房、事业有成......但是,不管我们的孩子以后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组成一个怎样的家庭,贫穷抑或富有,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活。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人如何生活。
真实的生活里,不仅有一帆风顺里的岁月静好,也有一地鸡毛里的绝地反击。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一个被大人包装好的温室,而是一个真实的,有着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
到那时,能支撑他们稳稳走下去的,不再是试卷上的分数,也不再是各种等级证书,而是那颗有着充沛力量的内心。
很庆幸,在做父母的十年有效期内,我的小孩尽管走得比别人要慢一些、能证明他优秀的各种证书全无,可是作为母亲我可以自豪地说,我陪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