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和身边的好多人都当上了爸爸妈妈,我发现,有了小孩子之后,女性很容易进入“妈妈”这个角色,男性却大多后知后觉,“猪队友”和“丧偶式育儿”并不是个例。
为什么很多爸爸在养育这件事上的参与度不高呢?怎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恰好最近这几天,因为特殊情况,队友需要单独带娃六天。
这是小朋友出生两年多以来,队友仅有的第二次独自带她,而第一次他独自带的时候,我几次接到视频,屏幕那头的小朋友哭得停不下来。
这一次,我和队友心里都没底。
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竟一切都挺好,队友得心应手,小朋友吃好穿暖,也玩好了。队友还开心地说:“你要多给我制造这样的机会,你不在,她可黏我可喜欢我了!”
这件事让我意外的同时,也触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回顾了一下从猪队友到能独自带娃的全能爸爸,这中间发生过什么,有哪些有可能起了作用的举动。
1.“猪队友”实录
我家小朋友出生后的头半年,队友和我们异地,没在小朋友身边,大概一个月回去见一面。
见到小朋友,他既没有表现出当爸爸的喜悦,也没有流露出想念。
在我24小时照顾宝宝,永远睡不够,数次偷偷哭的时候,他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
夜里喂奶换尿不湿,你不喊他,宝宝哭再大声,他也不会醒;
陪玩三分钟热度,宝宝一哭他就递给你;
日常的吃喝拉撒睡,他很少会主动做;
宝宝把大便拉地板上,用手抓,你在收拾,他说怎么没拍照记念;
带宝宝出门,他只负责自己刷牙洗脸,然后站在门边吐槽你太磨蹭,怎么还没收拾完;
给宝宝穿衣服,他永远喊你把衣服找好;
无论是带小朋友出门玩,还是在家陪玩,他的视线永远离不了手机;
冬天他给小朋友穿凉鞋;小朋友衣服汗湿,他收了件没干透的换上……
2.全能爸爸炼成记
第一步:妈妈改变心态、语言。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观点:爸爸们没有参与养育,原因之一是妈妈们在无意间一点点把他们往外推。
我顿悟!
想起日常生活中,十次有八九次我在吐槽队友不给力:尿不湿没及时换;给娃的衣服穿少了;不体贴,只顾自己玩……这样的话除了让对方更不想参与,没有任何作用,我们自己的心情也因这些埋怨的话变得更沮丧。
养育是两个人的事,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言语,尽量不用负面语言伤害对方的积极性,无论他做得如何,都给他正面反馈。
全能爸爸的前提是妈妈不要大包大揽,无所不能。
第二步:帮助爸爸和小孩建立情感连接。
妈妈因为有孕育和哺乳的过程,天然会和宝宝更亲近,从这一点上看,爸爸进入角色难免会慢一些。
没有情感连接,爸爸们会觉得照顾小孩是在帮妈妈分担,自发的责任意识会弱很多。
没有情感连接,爸爸们感受不到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带来的为人父母的喜悦,而只关注了辛苦的部分。也感受不到你的辛苦和付出,他可能会觉得你多舒服,在家带娃不用承担养家的压力。
特别是对全职妈妈来说,你的价值应该让自家队友在实际带娃的体验中切身感受到,他才会更尊重和体谅你,这一点很重要!
情感连接这件事,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多花时间相处。小孩子很简单,你陪他的时间越多,他就越喜欢你,那反过来,小孩子对大人的喜欢和依赖会给大人一种最有力量的激励,大人自然而然就更愿意跟小孩相处。
我开始经常喊队友做事,自己有时间能做也喊他做,他做得不熟练也喊他,在这个相处的过程中,他和小朋友的感情慢慢加深。小朋友有很天使的一面,这一面让队友下班自发地就想快点回家陪玩。
第三步:给予爸爸充分的空间和信任。
没有充分的实战,以上所说的都是理想主义的空谈。
给爸爸和小孩子制造单独相处的空间,时间慢慢延长,比如我一开始是让队友带下楼玩一小时,等他们能玩到一起了,再慢慢增加时间,直到这次他完全能独自带好几天。
独处的空间是让爸爸们迅速成长的法宝,没有妈妈们的叮嘱、操心,他们自然凡事都得自己惦记着,有过几次体验就知道怎么弄了。
帮助爸爸成为全能爸爸,不仅是因为妈妈们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因为小孩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爸爸。
3.其他
除了小孩、爸爸妈妈,每个人的家庭多多少少都会牵扯到长辈或其他亲戚,人情世故是避免不了的,有时候可能影响到你对小孩的养育,以及你和队友之间的夫妻关系,“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此想来一句鸡汤:成年人的世界,你是有选择权的。只要你愿意,你的生活可以由你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