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总是把我们的生活细节、人心放大百倍,有时甚至走向极端,让你在领略另一种人生的同时,通过那些被放大了的东西去重新审视生活。《海边的卡夫卡》的放大即属于放大到极端的那一类,田村卡夫卡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承受着被抛弃、不被爱、伦理问题等等很多包袱,想想十五岁的我们,大概是享受父母的关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正在为考上一个好大学而努力。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一出生就有一个可怕的预言:“你迟早要亲手杀死父亲,就像迟早要同母亲、姐姐交合一样”。在接近崩溃的边缘出走,一路上遇到的樱花、大岛这人陌路人的帮扶,在委婉地给这个少年生活的希望和“善”。
村上的这部小说,很多问题说不清楚,为什么“我”醒来时在小树林里,身上沾满血迹?为什么莫名背负父亲的死因?或许时间、地点都不契合,但是就是心里那种感觉,摆脱不了,像无尽的梦魇一样折磨着卡夫卡。这里体现出村上的小说的一个特征–物语(即在村上设计的语境中,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村上笔下,小说的常识性逻辑和理性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看透小说深处的隐喻,就像拨开雾气之后见到的风景。
关于回忆
“回忆”这个词在这部小说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回忆是一个人最珍贵的东西、证明你真真切切地活过的东西,这里小说的另一条线–中田这个神奇人物,没有回忆,不会认读写字,时常替村上发挥“物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物,有可以让天空下蚱蜢、蚂蟥的能力,但是以及内心始终空虚着,总觉得缺东西,至死都在摸索着解脱。
“回忆,既能从你的内心温暖你,也能从你的内心撕裂你”
关于寻找
沉迷之后,即是沉淀。是坚强的面对困难,明知世界的黑暗还是要勇敢地活下去。还是选择逃避,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如行尸走肉一般混过每天的日子。村上春树用虚幻的想象将这一选择实体化。一段看似天马行空的剧情充满了隐喻,其实不过是用一种作家特别的想象力表现再实际不过的选择。
就像开篇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大概是说:
“一个人走在沙漠中,莫名其妙的刮来一阵旋风,将人笼罩进去,遍体鳞伤。而忍受过去之后,沙漠一片寂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只有这个人自己知道,他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沉迷之后的找寻本身,让自己随心做无悔的选择,那个叫乌鸦的少年,是卡夫卡的内心。把一切放下不再纠结沉迷,一觉醒来时,让自己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这是关于希望、关于寻找的成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