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天气晴好下,去登了西湖近边的宝俶山和吴山。登山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约上三五好友,在温暖却不炎热的阳光下,顺着拾级而上的台阶,脚步轻快地向上登去。很快就到了杭州闻名的宝俶塔。关于宝俶塔,保留着好几个传说典故。一说是宋太平元年,吴越王钱俶听说南唐被宋朝灭了,惊恐地带着家人到宋朝朝廷,他在佛前许愿说:如能保其平安归来,则归后定造塔还愿。钱俶到了京城,皇帝对他倒还客气,两个月后就让他们回杭州了。在路上,他打开皇帝赐他的黄皮书卷,见全是大臣们劝皇帝把钱俶留在京城的奏章。钱俶又感慨又惊恐,回来后就造塔还愿,感谢佛保佑其及全家平安回来,此塔便称“保俶塔”。传说之二是吴越被宋太祖召进京,被久留未返,宰相吴延爽情急之下又不敢对抗强宋,所以决定做佛事建高塔,以祈求佛祖保佑国王钱弘俶,不久国王果真平安归来。吴延爽就在宝石山上建了一座十层的高塔,是为“保俶塔”。还有传说是宋嫂为保佑小叔造宝塔,此就不一一赘述。
宝石山上以其秀丽挺拔的宝俶塔、千姿百态的石景以及初阳台上看日出等景观吸引游人。当朝阳的红光洒在宝石山上,小石块仿佛是熠熠闪光的宝石,因此得名“宝石山”。一路循阶而上,宝石山绿阴如盖,石阶两边都是形状各异的石头,登上山顶后,可以远眺城市全景的部分,这不像在中央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的玻璃外俯瞰下的城市全景,这是地道的自然风光,凉风徐徐,远眺美丽的西子湖畔,可看到西湖断桥一带。西部青嶂千叠,莲接晴空。从湖上远望保俶塔旁的红色小亭,就像凤凰的冠毛,称此亭为“来凤亭”,曾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来凤亭向西的川正洞两旁陡壁如削,头上蓝天如带。这时整个人沐浴在明媚舒心的阳光下,张开双臂,眼下是山,是石,是鳞次栉比的楼宇,还有被无数文人墨客赞颂的西子湖畔,豁然开朗。
而吴山,也是一座老山,那参天古木,几百年树龄的古香樟,一路登上去,有十二生肖石,有隐在山一隅的虽不宽敞但空气非常清新的房子,老爷老太们则在山间茶馆喝着茶,打着麻将,或穿一身运动服缓缓上山、下山、锻炼身体。我一路小跑着顺台阶或石子路向上,经过了城隍庙,登上了城隍阁,又远眺到了美丽的城市,西湖和青翠的山。传说春秋时为吴西界,故名吴山,或云以伍子胥故,山有子胥祠,遂称“胥山”。唐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诗:“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宋苏轼作《卜算子》词“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此刻,身在幽静而绵长的吴山,阳光微淡,古木参天,那山山石石,走走停停的登山节奏,尽情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舒适之下心境开阔,登上山高处,杭城“参差十万人家”尽收眼底,钱江如带,风帆点点,西湖似镜,画航如织。传说古时的西湖是一个与钱塘江相连的海湾,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故称为吴山,当时的吴国大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惨遭杀害,吴国人民怜之,为怀念他在此山立祠纪念,建造了一座“伍公庙”。
还有城隍庙的由来,庙里的“城隍老爷”叫周新,曾任浙江按察使,为官清廉,他到杭州上任后,清除了衙门中一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官吏,又微服私访,纠正了一批苑案,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和拥戴,但后来冒犯了权贵,周新惨遭杀害,百姓愤愤不平,皇帝为了平息民愤,就假说梦见周新在杭州做了城隍,于是,杭州人就在吴山为他建了一座“城隍庙”,吴山也叫“城隍山”。
登完山后,就小走着到了西湖,“柳浪闻莺”、“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忽然想起了苏小小乘着油壁车在游览西湖的常景
又抬眼看看那宝俶山,西湖边随风摇曳的垂柳和闻名全世界的雷峰塔,那湖、那山、那石构成了金秋十月最美妙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