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80年代的我,对于拍摄于80年代的《西游记》有着特殊的感情。忘了在哪本书里看到,说钱钟书当年在《西游记》首播的时候兴奋得手舞足蹈,常常是边看边评论,事后写的批评文字还见诸报端。于是乎读一读《西游记》原著与86版西游记做一个对比,也成了我的夙愿之一。
以前曾买过一本《西游记》,因为客居他乡,没读多少,书竟然给弄丢了。这次因为放寒假有了时间,遂买了一套《李卓吾点评本西游记》,上下两本,由湖南岳麓书院出版社出版。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全书。
人们都说86版西游记是为孩子们拍摄的,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故事情节设计都做了“可爱化”的处理。和原著对比,这个判断我是接受的。因为在原著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真真是恐怖片中的角色;书中的故事情节尝尝也是非常血腥,读来让人禁不住做噩梦。
此外,86版最大的改编还是改变了唐僧与孙行者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电视剧中,把唐僧塑造成一个理想远大而又无比坚定,且颇具领袖风范的人;孙悟空受师傅牵制,在玄奘面前就像是一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而在原著中,唐孙的地位是平等的、互相成就的。在许多紧要关头是孙悟空在开启唐僧的智慧。行者才是一部《西游》真正的主角。
凡作家写作,都会把个人的感情赋予作品中的角色。我想,孙悟空就是吴承恩在书中的代言人。在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情感最为丰富、最为足智多谋、最有反抗(平等)精神的一个角色。吴承恩早年屡考不中,中年以后才以贡生身份放个小官,又因得罪权贵不得不辞职隐退。纵观其一生,吴承恩是游走在皇权体制边缘的一个人,很容易就养成一种“肉食者鄙”的藐视权贵的态度。
在一部《西游记》中,孙悟空只服三个人(不算菩提祖师),第一是如来佛祖,第二是观世音菩萨,第三是二郎神。这三个人之所以让孙猴子服气,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打败过他。如来佛把孙悟空压服在五行山下,观音菩萨一个紧箍咒把孙行者调教得服服帖帖,而二郎神与孙猴子斗战拼变化放哮天犬咬了猴子腿。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感情最好,与他称兄道弟,亲爱中又有几分尊敬。在书中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中,正在与九头虫大战的孙悟空偶见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驾雾经过,不好意思亲自邀请他们参战,而是对八戒说“……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孙悟空不仅当面称二郎神为兄,就是当着八戒也喊大哥,俨然一副小弟模样。让人读来不禁觉得孙悟空小弟可爱起来。对于真正的文人来说,学术道德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权贵是浮云一般。
书中让我感到惊奇的一个地方就是孙悟空特别爱哭。虽然对于唐僧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练才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他了然于胸,但当唐僧身陷魔爪,而自己又一时束手无策时,孙悟空便会哭鼻子,以至于八戒都批评孙悟空。我感觉孙悟空哭,不是因为胆小或者悲伤,主要原因是压力太大了。在西天取经的四人组中,唐僧不仅不能自保还是惹事的祸端,八戒和沙僧在降妖时的主要作用就是助威,能否最终走到西天,责任真的全压在孙悟空的肩膀上。当压力早到阻碍,又无人能成为倾诉对象时,孙悟空只能以泪洗面。
电视剧中把孙悟空的角色简单化了,只注重表现孙悟空降妖除怪的大无畏乐观主义精神,没有表现出他心灵脆弱的一个方面。真正的孙悟空还是在《西游记》原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