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我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章,时至今日,正好一年。
如果我真正做到完美隔日一更的话,应该已经更新到183篇了,然而按照我自己存的稿子数来算,差不多是168篇,完成度91.8%。虽然并没有做到严格意义上的隔日一更,但统计下来好像差得也不算太多。
关于这个数,我想说这其实并不是我想偷懒而导致,反而是我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隔日更的结果。我甚至会在随公司小伙伴外出旅游的时候背着电脑,在回老家给小伙伴做伴郎的时候背着电脑,然后等大家都打呼噜睡觉的时候再插电写稿子。忘记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100%的坚持要比99%的坚持容易得多”。不给自己找理由,得空就干,即使这样做的结果不一定就真的可以做到100%的完美,但这种100%坚持的心态却实实在在可以给人一种力量。
坚持码字是坚持,坚持看肥皂剧也是坚持,这其中没任何高下之分。然而不同的坚持,结果却会有很明显的区别,有些人码字码了十几年,结果不仅文章糟糕而且人也很很差,生活搞得一团乱麻;而有些人看肥皂剧看了十几年,不仅道理能讲得一套一套,而且人也是极受欢迎,堪称人生赢家。那么同样是的坚持,其中的差别出在哪里呢?
不管怎么说我这一年也码了不少字,读了不少书,接触了不少思想。所以或多或少都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而我认为最能影响坚持结果的其实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句贼著名的话,“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时,还能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到这里就要说到人从环境学习经验的两种方式了。一种是演绎法,就好比欧式几何那种,通过几个很简单的小定理,就可以推导出整个大世界。还有一种叫做归纳法,好比我被火烫伤了,然后我就知道以后不能随便碰火了。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之所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不是因为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而是现代人比古代人的基础知识丰富,现在随随便便一个小孩子都知道日地月模型是什么样子,可古人们为了搞定这个问题,甚至还死过人。事实上现如今这一切丰富的知识,都是通过演绎法和归纳法一点一点拱出来的。
然而悲剧的是,我们似乎只有这两种学习方法,包括道听途说也是。“这个人长得漂亮,所以她说的很可能是对的”,这实际上也属于归纳法。
那这两种学习方法有什么问题呢?演绎法的问题在于,我们最初所找的那个依据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好比中国古代人民很喜欢拿大自然来说人,所谓“师法自然”,老子就拿“草木”教人柔弱的道理,《中庸》也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然而“草木”的属性到底能不能用来作为评判人的依据?万物到底是“并育而不相害”还是“并育而往死里害”?以现在的视角再看这些观点,差不多都能看得出是有问题的。那么归纳法的问题又在哪里呢?事实上就是人们会瞎归纳。好比以现在的视角看日食,哦,天体运动。而古时候的人看日食呢?灾异,天狗食日,需要献祭。
可又正由于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聪明,所以当我们现在面临的新问题的时候,也都只能用这两种方式考虑问题。但又因为这两种方式是不靠谱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我们用这两种方式得出来的结论就像是古人觉得“人是草木”、“天狗食日”一样荒谬。那么追求解决问题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认定,单一种思维模型是不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加强自己思维的复杂程度。
前段时间又看到万维钢跟熊逸之间的小争论,十分精彩,是关于《中庸》的解读。
熊逸在他的专栏中介绍了朱熹对《中庸》里“慎独”这个概念的解释,意思大概是“君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做到君子的样子”。而万维钢认为“慎独”的概念应该是“不要一个人决断什么事”,并且还抛出了一整套关于他对《中庸》的理解。
这个事情是有个过程的,熊逸介绍《中庸章句》为先,过了几天万维钢抛出自己的见解,又过了几天熊逸才点评了万维钢。
在熊逸回复万维钢之前,以我这样的常人角度来看,万维钢的解读实际上更符合我自己的价值观。去年我曾经写过一段时间有关《论语》的解读,其实就是学着站在万维钢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论语》的。我除了学习了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的《论语》之外,还学习了梁漱溟先生的《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还看了傅佩荣教授在Youtube上对《论语》的讲解。杂糅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思路还算比较清晰比较自洽,觉得自己应该已经从很多角度认识《论语》了,而且抱着这些观点再去看别家对《论语》的解读,甚至还可以挑出许多毛病。
我本想看看熊逸该如何解释他的“错误”,然而当我看到熊逸回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差得太远。
熊逸首先肯定了万维钢的解读,但也说了这样一番道理。古文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开放性,只要你能基本做到逻辑自洽,就能形成一家之言,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各种五花八门、各执一词的情形。不能否认的是,《中庸》能成为地位很高的经典,主要是朱熹的功劳,而朱熹恰恰就是给“慎独”了一个现代人看不上的解读。如果你看不上这个解读,那就应该想想,为什么古代的知识精英看得上呢?如果能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就会对历史、社会、人心有更深层的认识。这时候,《中庸》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就已经是一个无所谓的事情了,因为经典的本义对于历史来说,根本就不重要。
万维钢服了。作为万维钢的粉丝,我也服了。
上个礼拜跟小伙伴们坐在公司餐厅吃饭,一个新来公司的小年轻声称自己是一个喜欢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人。我意识到了他其实犯了跟我同样的错误,于是我说,人是很容易高估自己的动物,其实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待问题是从多角度的,那你认为你的多角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多角度?小年轻答不上来,噎住了,当时要不是有一个市场部的话题牛人解围,我要么就得进入说教模式,要么就要变成话题终结者了。
面对这个小年轻,他可能认为他这样的品质是优秀的,希望公司的小伙伴能够接受他,然而我的质问却变成了一种打压,反而让人家觉得我这个人咄咄逼人。作为一个人,确实时时刻刻都需要增加自己的思维的复杂程度,才能合理地处理自己的一切行动。
对于坚持的结果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思维的复杂程度比较高,他可能看肥皂剧也能不断改变自己对环境的看法,增加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从而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会清楚地知道小姑娘们到底喜欢怎样的帅哥,知道现在社会上都有哪些二逼问题,甚至还有一堆故事素材可以在平时的交流中让自己大放异彩。而一个人的思维复杂程度比较低,即使他坚持写了十几年的作文,依旧也只能以他那固有的狭隘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即使他坚持看了成百上千本书,依旧也只是加深自己的固执,觉得世界上不符合自己逻辑的说法全都有毛病,就像是被熊逸调教前的我。
于是接下来的一年,我可能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希望每隔一天就能给网友们带来一点新鲜的东西。非常感谢这一年来支持我的所有人,没有各位股东的支持,我也不至于就能坚持到今天。
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