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同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时怎么沟通?
案例分享与思考(课上别的妈妈的案例,非常值得学习):
不认同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情形太常见了,尤其父母总觉得我是为你好呀,或者说类似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呀这样的话,来判定孩子就是错的或者觉得孩子就应该听我的,但其实这里面有太多我们的自恋了,就如同接下来的案例中妈妈最后总结: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案例大概:上初中的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妈妈觉得路线A更安全,不用过马路,但需要转一趟车,但孩子就想走路线B,不需要转车但需要过一个马路,每次妈妈看到孩子不听自己的就很生气,也跟孩子说了自己的担心,但和孩子沟通此事时就带着我是为了你的安全你怎么就是不听的生气的情绪的,所以孩子根本没有和妈妈有很多交流,妈妈就不理解为什么她就是不听呢?
刘佳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听了你的,你觉得证明谁更厉害?(大家怎么想这个问题,这里叉开来讲一下,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不是无能的)刘佳老师还有一个灵魂拷问,当我们一直让孩子听我们的时候,我们其实内心里都是自己(妈妈也说了走路线A我会很安心),把孩子就抛弃了,我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安心,没有想过孩子是怎么想的(反思:真的有太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的,一味的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孩子,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那么故事后续是怎样发展的呢,在上课期间,孩子听到了刘佳老师给妈妈的建议,带着好奇问问孩子到底怎么想的,因为此时此刻妈妈和孩子都是平和的,孩子又听到了这样的建议,就直接跟妈妈说了为什么选择路线B的原因,妈妈听了之后立马就理解了孩子的选择,并给予了支持,让妈妈和孩子一直内耗的路线的问题就这样轻松的解决了,而之前却一直让双方甚至三方(孩子的爸爸都被卷入进来)为此吵架…
和孩子想法做法不一样时真的太多了,因为孩子活在当下,最典型的场景就是早起,有很多的孩子明明起了个大早,非得各种“磨蹭”导致最后迟到了,一天就从父母和孩子的鸡飞狗跳中开启了,真的是糟糕的体验,这里就要给出一些建议了:
资源紧张时(早起),不要讲道理,该着急着急,先把事情解决了,事后再复盘。
资源不紧张时(案例中的情形),带着好奇心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到底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