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对妻子百般温柔,被孩子无比信赖的好好先生克里斯,杀死了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而他杀人的动机竟是为了摆脱这些“麻烦”,与出轨对象在一起。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触发了他的行为?
犯罪心理学研究证实,克里斯的个性形成与他母亲有着直接而致命的关系。母亲自私而蛮横,铁腕统治着自己的家庭,一双儿女在压抑的环境下更像两个听话的人偶,而不是正常儿童。
直到与妻子珊安结婚,克里斯才敢顶撞找茬的母亲,逃往千里之之外组建新家庭。然而童年阴影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偷偷潜伏下来。
克里斯结婚多年后出轨了,体验了一把前所未有的激情,并向珊安摊牌。妻子不愿放手,还想以带走两个孩子为要挟来挽留丈夫。
对克里斯而言,珊安的“逼迫”使他又回到了童年时期被牢牢钳制的困境。于是曾经不能反抗母亲的克里斯将不得自由的怒火全部发泄到妻女身上,用最极端的方式去追求充满诱惑的新生活。
其实,《隐形创伤:如何疗愈看不见的童年伤痛》也有类似案例。外人看来,小维像“海王”一样更换女友,但背后的心理原因让人唏嘘。
小维从小因母亲的强势和控制而困扰。只要女友让他感觉到自己被控制,比如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说晚安、周末必须一起见家长,他就下意识地想要逃跑,因为他无法忍受女友身上有任何母亲的影子。
可见,童年创伤对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够重复产生强大而深刻的破坏性影响。为了让我们有能力通过自省,了解过去那些重复出现的困扰的本质在哪里,《隐形创伤》应运而生。
本书作者王嘉悦取得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熟谙不同心理学流派。她还同时是中国和美国的注册心理咨询师,在两国开展了十年咨询业务,积累了大量经典案例。她在《隐形创伤》不仅拆解了心理学理论,还在案例中细致展示自己疏导咨询者的过程,让未接触过心理咨询的读者一窥它的魅力。
这本书解释了创伤的独特之处与我们回顾创伤的必要性,并选取七种常见的创伤类型作为主要讨论对象:家庭暴力、养育缺陷、丧失与死亡、疾病、关系情感匮乏、分化受阻、集体与权威适应障碍。
接下来,我将为你梳理读完本书后的三大收获。
一、探索过去,理解现在:原来认识创伤是改变自我的根本动力
如果你觉得,克里斯的杀妻、“海王”的花心都是严重创伤造成的极端后果,自己没有那么多创伤,更不会因此做出出格的举动,以至沦为笑料、谈资,那么你更可能对自己的感受缺少察觉,或者不愿承认经历过痛苦,而非真的一直过着非常幸福完满的生活。
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人际关系中的伤害几乎无处不在。在孩子的养育上,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即使是最开明的父母、最科学的教育者,都无法完全满足子女未来生存、发展的所有需要。所以创伤必定存在。
事实上,创伤及其影响非常普遍,甚至被我们忽略并赶到潜意识中,以至于王嘉悦干脆把本书命名为“隐形创伤”。
如果你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会因为对方一句无心之言而突然暴跳如雷或痛苦难当;如果你在和亲人、伴侣、朋友、同事的相处中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你在某种情境中(向上级汇报工作、向心仪对象表白等等)总是手足无措或经历失败,那么根源就在你所经历过的创伤中,而不是因为你天生敏感或不善言谈。
王嘉悦在《隐形创伤》中用科学的语言解释道,那些现象是“创伤经历引起的不成熟的应对机制在冲突和压力下的表现”。创伤经历会阻碍一个人发展出成熟的应对机制,导致人际关系体验受到损害。
所以,读完本书,你会意识到,探索和疗愈自己的创伤经历很有必要。你将由此提升社交能力、工作能力,释放出被压抑的潜能,最终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对照他人,反观自身:学会安抚受伤的自己,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为了让读者更加近距离地认识创伤,王嘉悦讨论了七种最普遍的创伤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多样的典型案例来支撑,你可以对照他人的经历来判断自己可能遭遇过的创伤,也可以凭感觉判断自己经历的大部分创伤来自哪里,从而优先阅读相应的章节。
拿我自己来说,学校曾给我带来最深的创伤。幼儿园时期,孩子们若是没能在班级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首先得到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老师的怒吼和嘲讽。中学时代,我目睹了近乎整个班级对一个女孩的霸凌,而欺凌的起因和发展竟源于班主任的刺激和纵容。懦弱的我选择逃避女孩的求助,做一个惊恐的旁观者,并且在权威面前更加惊恐。
所以很自然地,我打开了关于校园创伤体验的章节,作为权威的教师,同样给其中一个案例的主角,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
然而王嘉悦的辅导,让咨询者为捍卫自己的利益,鼓起与权威(导师)沟通的勇气,也让阅读中的我放下了过去的伤痛,获得与权威正面相对的能力。
《隐形创伤》说,“很多职业不是天生高尚,甚至也不是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希望自己看起来高尚,而是人们需要它高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遇见有各种缺点和情绪波动的老师,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的每个权威都是恶劣的。更不意味着,年幼的我们无法反抗权威的伤害,成年的我们也无法斥责权威,向其讨要公正。
这就是我在本书经历的疗愈过程,你也一定会在阅读中,获得与我一样的帮助。
三、与心理学面对面,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走得更从容
在《隐形创伤》中你会接触到从未听说过的心理学概念,从而能更准确、深刻地理解人与人的关系。
比如,“镜映”这个专业名词。它指的是这样一种感觉:在一个关系中,你能从对方的反应里看到真实的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当对方与你的情绪感受同频,既不夸大也不贬低你的真实体验,你就得到了镜映。
试想,有一天你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自己考了班级第五名,你在期待什么呢?是父母戒骄戒躁赶上第一名的劝诫,是一句冷漠的“嗯,知道了”,还是和你一起欢呼,为你的努力得到回报而高兴?答案当然是最后一个。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情感的镜映会怎么样?王嘉悦说,那种感觉好似“一直面对着黑色的镜子一样,既无法确认自己的感受,也无法欣赏自己的特点,是一种格外孤独的体验。”因此,镜映是比丰富的物质和细致入微的照顾更重要的元素,是一个人建立自尊和自我肯定的条件之一。
当我读到这部分心理学知识,才发现上一代人的打压式教育多么不可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不会将他对得到肯定和表扬的期待,轻易地解读为骄傲自满,而是认真体会他的情绪,积极回应他的感受。我相信这将帮助我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样,如果你感觉自己在人际关系中表现迟钝、木讷甚至不知所措,那么不妨将镜映应用在交友、恋爱中,它能帮助你更好地观察、感受对方的细腻变化,从而为培育舒展、释放、真挚的美好关系打下基础。
结语
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时,那它就是你的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他的意思是,当隐形创伤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作妖”而不为我们所知时,我们就会不受控制地陷入某种“强迫性重复”的怪圈。只有重新“看见”并勇敢正视那些埋在心灵深处的隐形创伤,我们才可能扭转注定失败和痛苦的命运。
而帮你看见和正视这些隐形创伤,正是这本书的使命。它用温柔、深刻的语言,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运用自己的认知体系思考你的创伤议题与关系模式,以便灵活地解构创伤体验,挣脱有害关系模式的桎梏。
如果你能静静地坐下来,敞开心扉与过去的自己、与王嘉悦完成一场平静却不乏深刻的交流之旅,那么你所收获的,有内心的治愈,也有改变失败命运的自信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