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领域。不过,有时候,科学家也会被自己的研究成果惊到。本文选取《环球科学》杂志2017的3月和4月刊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看看,以下内容,有多少出乎你的意料呢?
运动竟和减肥无关?人的每日能耗总量恒定?
关于减肥,有一个事实早已被证明:简单的卡路里经济学是错误的,人体不是烧杯,脂肪含量并不是你吃进多少和消耗多少的差值。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怎么吃都吃不胖。还有另一群不幸的人,喝水都会发胖。令人更加绝望的是,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无论你每天运动量多大,总能耗都是恒定的。"看来,试图通过增大运动量来减肥的朋友又失去了一个减肥法宝了?
好了,先说说科学家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科学家要求试验对象饮用“双标水”,在一天后,测算尿液中氢、氧同位素,来判断这一天身体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这次试验的实验对象针对两类人,一类是欧美久坐不动的“现代人”,另一类是长期狩猎为生的哈扎人。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久坐不动肥胖的欧美人还是常年奔跑的哈扎人,能耗均值竟然相近!其中男性均值为每日2600卡路里,女性均值为1900卡路里。
这个结论实在令人惊讶,谁都难以想象,一个一天跑40多公里的马拉松运动员和那个吃着薯片坐在电视前一天的沙发土豆能耗相同。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上,除了人类,其他很多动物身上都有类似的现象。运动与不运动者,每日能耗还是会有几百卡路里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并不会随着运动量的大幅增加而有明显的倍增关系。
对此,科学家也很迷惑。目前,他们也只能推测其中的一些原因: 例如,人体有能耗的自我平衡作用,当体力活动增加很多的时候,身体会自动从其他系统节省能耗,比如,人体的炎症活动会相应减少。
既然如此,那么欧美国家大量的肥胖真正的祸端是什么呢?在《环球科学》中,作者引用了这样一句话:You can't outrun a bad diet。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饮食出了问题,再怎么运动也救不了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超重者有借口不再运动了。运动虽然不能明显帮你控制体重,却能使你的心脑血管、心肺系统、激素系统等等更加健康。世间,依然不存在,比运动更好的良药。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减肥。
科学家想让机器人做梦,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人类做梦的机理,科学家提出了很多不同假设,例如,是整理白天信息的副产品,或是人类对危险的预演和心理演习,等等。不管怎么说,做梦,是人类的必需品。
现在,科学家也希望机器人也能做梦。
人工智能在白天采集信息,在夜间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现、分析,并且作出预测,第二天,机器人就能将梦境中学到的东西进行运用。
不过,这个设想科学家还在研究与实验中。距离机器人真正做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穷人的大脑更小?
又有一项令人惊讶的统计学研究结果。
众所周知,普遍来说,穷人的孩子学习和认知能力低于家庭相对富裕、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由后天受教育程度导致的。如今,一项新的统计学成果发现,穷人的孩子连大脑的海马体(负责记忆编码的结构)都比富裕家庭孩子的小。同时,他们的大脑皮层表面积也比家庭收入高的孩子平均小6%。
不过,需要当心的是,这只是统计学结果。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究竟是不是贫穷导致了大脑发育状况不良,还是这其中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亦或是多项因素,例如营养、早期智力开发等的交叉影响,甚至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因为大脑偏小导致贫穷,都不好说。
同时,统计学结果也只能代表大多数,实际上,也有不少贫穷家庭的孩子大脑大小超过均值或者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智力相对低下的。
所以,科学家们对于这个统计学结果持有非常审慎的态度。我们也无需对此大做文章和过度解读。
无论家庭是否贫穷还是富裕,真正对于孩子重要的,还是父母的爱和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