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全球的目光聚焦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蝙蝠,因为它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
中国文化中,蝙蝠的“蝠”与“福”构成谐音,因此,我们自古将蝙蝠视为吉祥幸福的符号。可是,新冠肺炎病毒来了,蝙蝠不再是吉祥物,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吉祥符号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可是,过了几个月,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转发一张叫做Amabie的妖怪图片。据说Amabie的画像是人们是避免疫情、祈福求医的“法宝”。上传这张画像正是日本妖怪漫画第一人——水木茂。
Amabie是日本本土的妖怪,它的画像在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保存了174年。若不是新冠肺炎病毒,恐怕它不能重见天日。
日本号称八百万神国,妖怪的数量多不胜数,我们熟悉的《龙猫》、《千与千寻》、《夏目友人帐》《幽灵公主》等都有妖怪的存在。但是,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却说:“如果要考证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来自中国。除此之外的20%来自印度,剩下10%才是本土的妖怪。”
中国是全球创造妖怪最多的国家?很多人刚听到这个说法时,都觉得诧异。毕竟,中国的妖精鬼怪故事仅存于正史的罅隙,其余就是文人的笔记或野史、地方志和民间传说了,更不用说有一本妖怪故事全集了。令人汗颜的是,日本人水木茂注意到这点,他编辑了《中国妖怪事典》。这本书内容简单,远不能将中国的妖怪一网打尽。
鉴于此,还有“嗜妖如命”的偏好,中国“80后”作家张云历时近十年,辑录近300部的历代典籍文献,整理了1080种妖怪及其故事,成就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这本书。截至目前为止,这本书是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一书672页,颇为厚重。幸好,这本书都是古文翻译整理后的白话文,阅读力强,一捧起书就很容易入迷,若不是有人催促或时钟闹醒,可能会从早看到晚了。
张云在《跋》里说:“写作本书的日夜,我始终都觉得这些妖怪熙熙攘攘来往于我身边。”听起来有点瘆人,不过对于这本书,我更关注这些妖怪故事对人们的功用。
一、妖怪故事,合理化人类行为与教化功能并存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这本集成性的书籍,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这些保存至今的妖怪故事,它们的故事内涵是互相矛盾的。以大家熟悉的孝道文化为例,在本书里出现两种观念矛盾的妖怪。
一种观念认为“人老了,有义务去死”。因为人老了,不能劳作生产粮食,反倒要吃掉年轻一辈的食物。甚至,一些地区将老人送至深山,让其自生自灭。那么,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民间里流传一些老人成妖作怪的故事,也不足为奇了。
例如,本书《人狼》(P75)里提到的同名妖怪:“清代广东崖州有个姓孙的农民,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忽然两臂生毛,一直延伸到腹部和背部,最后到了手掌,长出来的毛有一寸多长。母亲的身体逐渐变得佝偻,屁股上还长出了尾巴,有一天,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头白狼,跑出门去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百岁老篦》、《变婆》等。
另一种观念则是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若是不孝将遭受上天的惩罚。
本书中的《孝鬼草》(P377)讲了一个孝子的故事。清代无锡有个人叫姚舜宾,为人孝顺,母亲七十多岁了,还恭敬对待,穿衣、吃饭都悉心对待。可是,乾隆五十年发生了大饥荒,姚舜宾忧郁而死,死后安葬的地方长出一片草,跟山药一样,结出累累的果实,妻子赶紧采摘给母亲食用。据说,这株孝鬼草就是姚舜宾的灵魂所化。于是,众人皆赞姚舜宾孝顺。
若是不孝,人们则创作了一篇《不孝鸟》(P417):长着人的身体、狗的毛、猪的牙,额头上的条纹组成了“不孝”两个字,嘴下的条纹则是“不慈”,鼻子则是“不道”,左胁是“爱夫”,右胁是“怜妇”……
这些妖怪故事一方面妖魔化老人,合理化弃养老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提倡孝敬老人,正面树立孝子的典型,反面警告不孝的下场,具有教化的功能。
由此可见,妖怪故事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同地区、时代人们迥异的生活理念。
二、妖怪故事,具有疗愈心灵的效果
接过了科学理性教育的我们,当然知道转发Amabie的画像并不能真正解除病毒所带来的威胁。可是,Amabie作为虚拟的存在,却舒缓了大家焦虑的情绪。
由此推测,妖怪故事从民间的口耳相传到被整理成书面材料,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人们对妖怪故事热情不减。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妖怪故事弥补了人们生活中的缺憾,如同做梦一样,未被满足的愿望得以达成,具有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
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本书《肉芝》里有一位唐代兰陵的萧隐士,弃学神仙之术从商,成为富翁。因修建园林挖地,得到一个东西:长得如同人的手掌,肉乎乎的,又肥又润,颜色微微泛红。他煮了吃,吃完后偶遇一位道士告诉他,他吃了长生不老药,可与龟鹤齐寿。
求长生不老还有《乖黄》(p424),骑上它能活两千岁。
想变得聪慧有《参翁》(P194),想要两眼变得明亮透彻有《两贵》(P157),还有单身又是宅人请阅读《影》(P101),不到一分钟既有朋友又有佳人相伴。
在这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里,很多妖精鬼怪一点也不可怕,他们就像现代的AR技术,只要你带上特定的眼镜,满足你一切未达成的愿望,让你感到轻松和舒服。
三、妖怪故事,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蒋勋说:“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
妖怪故事源于上古时期,当时的人们心智未开化,便创造了很多超自然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比如黄帝巡视天下所乘的龙,西王母使乘的白鹿,日行千里。这些传奇的生物,不就是我们现在的飞机吗?
还有,以前总是羡慕读书人有各种妖精相伴,比如本书里提到切磋古今学问的《墨精》(170)、《柳精》(P159),陪同下棋的《棋局》(P181),千杯下肚而不醉有酒瓮《成德器》(p124),还有花精、画精、金精、珠宝精、钟精……这些在现代,网络聊天、微软小娜、天猫精灵以及互联网的在线下棋都可以满足了。
很难说,没有妖怪故事的启发,我们能发明这些吗?
略微遗憾的是《中国妖怪故事(全集)》里的妖精鬼怪是有自主意识,而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很难达到这一点。比如,本书里最有趣的妖精是《书神》,说的是清代南京钞库有个人,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他见读书不发财就去从商了。某天晚上,一位戴着方巾、穿着红鞋的人从床后走出来,对他说:“我是书神……你看看你,现在成了金钱的奴隶,斯文丧尽,我劝你还是赶紧放弃经商一心读书吧,不然等祸事发生,你就后悔莫及了。”
瞧!这个妖精是发自肺腑的劝读,还自带恐吓效果。目前的人工智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未来可期。
曾经我们以为妖怪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放眼周遭,我们创造了为我们服务的“妖怪”了。
妖怪学在日本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主要有电影、动漫及周边产品的输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提醒我们,是时候转变对传统文化中妖精鬼怪的认识了。至少,不要停留在妖怪故事的表面,只要持续深入地挖掘妖怪文化,一定会有丰盈的收获。
这是灵林玖玖的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