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苏轼、袁枚、鲁迅: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时代,来自吃货的自我修养

蔡澜:没有比吃东西打发时间更好的了,而且饱腹的感觉,永远是一个很好的感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一直是我们生活中备受讨论的话题,无论是大到宴席还是小到街角小摊,总有我们念念不忘的味道,佛跳墙、酸菜鱼、火锅、烧烤……

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街景,每个坐标都有不一样的美食。然而,美食不仅仅是用地理来定位的,时光也会赋予它更深的含义,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某一人的风貌。

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北宋、乾隆、民国,这三个时期中的美食行业的佼佼者们,看一下不同时代下的吃货们,他们的自我修养吧。

北宋觅食家——苏轼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当时的苏轼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他在北归的路上,画师为他画了一幅自画像,他在这幅自画像上写下这样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为何苏轼用这三个地名来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呢?原来,苏轼一生仕途不顺,曾经被贬到过这三个地方。但是他在不得志之时,却在所到之处都寻觅到,至今对我们有着深厚影响的美食。

可以说,美食温暖、治愈、伴随了苏轼的一生。

黄州篇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这便是他形容自己在黄州时候的状态,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担任没有实权的团练副史。

那时的他面对失意人生,更多的是学会了自我排遣。在城东种田,自称“东坡居士”;买便宜的猪肉,自己烹煮,更是写下了知名菜谱《猪肉颂》:

“尽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酒足饭饱后的苏轼,于是登上了黄州郊外的赤壁山,咏颂出了那首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虽然胸中多有苦闷与不甘,但是他有美食作伴,也算得以疗慰自己。

然而,命运却不肯放过这个半百的老人,他再一次被流放。

惠州篇

从黄州赦免回京,他因得罪了司马光的保守派,又被流放到了惠州。

惠州瘴气弥漫,气候不适宜居住。由于水土不服,缺医少药,多年与苏轼相依为伴的爱妾朝云香消玉殒。从此,就剩下他一人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但这也没有阻止苏轼的爱吃的属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身蜀中,爱好甜口的他,在惠州居所的屋檐下享受着荔枝的甘甜。

吃不起山珍海味,就去买几文钱的羊蝎子,自创了羊蝎子的吃法——煮熟涂上酒和盐,再放在火炉上烤一烤,这样酥香鲜嫩的羊蝎子便完成。

此时,人世间的混乱,在他心里都开始变得无足轻重。美食当前,他不禁感叹:“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儋州篇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来惠州仅三年后,苏轼又被一纸诏书贬到了偏远的儋州,这在当时是仅次于死刑的极刑。

再加上北宋时期的海南气候恶劣,饮食简单,于是,餐不可无肉的苏轼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美食——生蚝。

他用“食之甚美。未始有也”来形容这种美味,更是写信给儿子,特意嘱咐儿子不要告诉其他人,因为他害怕朝中的士大夫会来跟他抢夺这种美食。

这种苦中仍旧在作乐的乐观心态,成就了北宋有名的觅食家——苏轼。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苏轼虽然一生愁苦,但是他一直在用美食治愈自己。他不讲究食材精致与否,器皿精美有无,白盐、白萝卜、白米饭也吃的香甜。用最普通甚至其他人弃之不用的食材,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流传至今的美味。

吃对于他来说可以是“本能”,因为他相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清朝美食家——袁枚

如果说苏东坡吃“三白饭”都可以甘之如饴的话,那袁枚的吃真可谓就是闲情雅致的吃了。

然而说起袁枚,就不得不提起他的著作《随园食单》,这本不足百页的书,看上去好像只是一本简单的菜谱,但是袁枚除了在书中写进人间美味以外,他更突出了一份雅和一份规矩。

袁枚书中的须知单提出了全且严的20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光是菜品分类就有12类,共记载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

讲究的美食家

袁枚认为任何事物都要先认识它,才能去实践。美食也不例外。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

袁枚认为做美食和人一样,都要看资质,资质不好的,连孔孟二圣都难以教化,食材也是,材料的品性不好,就算是名厨也很难做成美味的菜肴。

除了食材,对于食材搭配他也很讲究,他形容食材的搭配犹如夫妻之间的结合,什么样的妻子就要配什么样的而丈夫,什么样的食材搭配合适的材料。如味道淡的青菜要配味道淡的佐料,刚硬的食材要搭配刚硬性质的佐料。

不仅如此,对于用餐礼仪袁枚也有自己的理念,他讲究细嚼慢咽,切勿囫囵吞枣,否则食不知味,岂不是浪费了一道道美食?

与此同时,他对美食的讲究还是一视同仁的,哪怕是一碗简单的粥都要求甚高。

他说:“粥饭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

他对美食的讲究就像做人一样,要先有根基、有根本,其他的品德才有所依附。

高雅并非附庸风雅

袁枚虽然追求高雅讲究地吃,但是却不去附庸风雅,不去人云亦云追求时尚。

他很反对耳餐。所谓耳餐就是,用耳朵吃菜,只看这个菜的名气来判断它的好坏。过于贪恋事物的贵重,只为自己的面子。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鲜不佳,不如蔬笋,”

袁枚认为,豆腐的做法的适当,不比名贵的燕窝难吃;而海鲜做的不好,还不如最普通的蔬菜竹笋。

不仅如此,袁老先生还很反对“目食”目食就是一味贪图菜品的数量,认为菜肴满桌才是用餐。

南朝孔琳之曾说过: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姿。

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人是用嘴巴来吃饭,而不是用耳朵和眼睛。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一本小小的烹饪之书,却颇有一些哲学道理的味道,这份眼界和胸怀,让身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都自叹不如。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

袁枚便是少有的能真正“知味”的美食家,他是真正懂得食物美味的人。

其实,无论是对食材、搭配、用量的讲究,还是对耳餐和目食的反对,袁先生除了想表达对美食的追求外,也将人生道理之渗透之中。

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无论做是什么事情,最关键的要热爱并且极致。


民国资深吃货——鲁迅

时间又到了民国时期,与苏轼和袁枚的吃货属性都不相同,与人们印象里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桀骜周树人不同,鲁迅的吃是顽皮的、傲娇的、任性的。

鲁迅的吃就是肆意妄为,颇有我们当代人的感觉。他的吃更贴近生活,不同于苏轼的为了生存,也不同于袁枚的吃出情志,鲁迅的吃就是——我爱吃。

关于吃糖

鲁迅最爱吃糖,许广平曾经提到过:“糖也喜欢吃,但是总爱买三四角钱一磅的廉价糖。”

一次朋友从河南特意捎给他两包糖,他高兴的不得了,迫不及待打开就尝了尝,觉得甚是美味。结果许广平告诉他,“这是柿霜糖,性凉,如果嘴角生疮,一搽就好。”

鲁迅知道这糖这么珍贵,赶快就把剩下的都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到了晚上就忍不住想吃,还为自己的贪嘴找说辞:

“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由于爱吃糖,他一直被牙痛困扰,到1930年的时候,他已经全口换成了假牙。这样像小孩子没有自制力的举动,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关于辣椒

鲁迅爱吃辣椒到什么地步呢?他能卖掉学校颁给他的金质奖章,去菜市场买串红辣椒……

就连和胡适吃饭,鲁迅点的菜也是放了辣椒的梅干菜扣头。只见菜上面尽是一层红红火火的辣椒干,让胡适吃的老泪纵横,他吃的面不改色。

胡适问他:“据我所知江浙一带爱甜不爱辣,先生好像是个例外。”鲁迅答曰:“绍兴人确无吃辣椒之好,独鲁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

这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学的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讲的是他通宵苦读,但是夜凉如水,神思倦怠,于是他只能嚼辣椒取暖提神的故事。

那时候的我对鲁迅真的是满心满眼的崇拜,觉得自己也要这么刻苦才行。

后来才知道,鲁迅应该是吃货属性的原因,刻苦读书并不假,但更过的就是因为太爱吃辣椒。

关于喝酒

“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野草》

看鲁迅对于酒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个极其爱喝酒的人,而且据郁达夫说他经常喝的酩酊大醉。

所以鲁迅的笔下才会有那么多让人惊叹的酒人酒事。比如,孔乙己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靠酒壮胆才敢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

虽然鲁迅的酒量不是很大,但是却总是爱喝一点,尤其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在我看来鲁迅的喝酒,更多的是为怡情,目的就是舒适开怀。

其实,关于鲁迅的吃货趣事还有跟多,比如还有与儿子抢沙琪玛、计算客人吃点心的数量……

这些看似抠门的举动中,我却看出了一丝丝亲切,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位朋友,让人看后不禁嘴角上扬。

他的吃,更多的是纯粹,是为了自己开心。因为人活着一辈子,舒心最重要。

对美食的热爱,也是对人生意义共同的追求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都是虚无的。”

的确,人生中世事的无常,我们总是有许多的不可预料。面对生命的虚无,我们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将要转向何处,我们无法左右很多事情。

就像苏轼一样,一生颠沛流离、困苦,生活多次难以为继,他寄情于吃喝,为了就是能够好好生活下去。

相比苏轼,袁枚衣食无忧,他对于美食的追求多了一份讲究,但是他同样在用美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态度;

鲁迅既不缺衣少食也不过分讲究,他对美食的追求又多了一份傲娇和自由,他随性而吃,只为开心和满足。

他们虽然不生活在一个时代,但对于美食都有着相同的热爱,也都留给世人同一份记忆。他们从对食物的喜爱和追求上,反衬出的就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

那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好好对待每一餐、每一食、每一物,方才不辜负人生。

美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口舌之间的快感,肚腹之中的饱满,更多的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它们作为我们餐桌上的点缀,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也许,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绝对的一帆风顺,但——至少我们还有美食。

——END——

参考资料:

《历史那些事》《随园食单》

图|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56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42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938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9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92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1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24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93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6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02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5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8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20评论 3 30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9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99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7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