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籽没有直接回老家村子,去了市里二姐家里。在二姐的建议下,杨籽去了县重点高中—— 一中。
一中的高三,八月一号就开了学。杨籽赶到的时候,别人已经上了一个多星期的课。
一中的文科只开了三个复读班,生源凭高考的分数线,由高至低择优录取。杨籽没有分数条,招生的老师不接收杨籽复读。
杨籽马不停蹄地去了二中。二中虽然对分数线要求不高,但是人满为患,五个文科复读班,每个教室挤进去七八十人。杨籽同样因为没有参加过高考,被拒绝进班。
杨籽陷入了困境,想到了矿工子弟学校的梁校长和许老师。但是杨籽觉得那个学校离自己的家太近,加上自己气死母亲的恶行,势必传进了各个代课老师的耳朵里。实在没有颜面回去那里。
机会也是自己争取的。杨籽鼓起勇气又去了一中,走到校长办公室;想尝试一下求助校长。
“校长您好!我叫杨籽,是本县的一个高中毕业生,没参加过高考。高二的时候,因为家庭变故,我辍学了。”
“然后我去了外地打工一年。打工期间心里一直有个不能磨灭的大学梦。我想回来咱们学校参加文科复读,报考大学。请求校长给我一个上学报考的机会!”
杨籽把毕业证和身份证递到校长办公桌上。给校长深深鞠了一躬。
“哦?!年轻人,走进社会又想回来考大学?这个勇气可嘉!是好事!这个机会我可以给你。”
“不过!按规定,你没有高考分数条,只能当最低分算。学校要收取五千块的学费。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校长!我一年多打工挣的钱,够交学费的。感谢您!校长!”
“那好,我给你开个条子,你去财务室交了学费后,去招生老师那里,他们会给你安排班级的。”
“还有!我们这是重点高等学校,校规很严。学校绝对不能打架,一旦打架,立刻开除,不退回学费。明白吗?”
“明白!校长!您放心吧!别看我这黑不溜秋,五大三粗的样子;其实我胆子很小的,从来不敢打架惹事。”
“您一定是看到我的头发太长了,像小痞子似的。我从打工的城市下了火车,就来求助您了,还没来得及理发。办好入学手续,我立刻就去理发,从头开始。一定不会让校长您失望的!”
……
杨籽顺利地办理好了入学手续,分配好宿舍。去校园外的理发店修剪了头发。
时逢周六下午,杨籽回到家里,准备行李被褥,住校上学。
父亲觉得和哥嫂住一起不太方便,早已搬回来老院子的东屋独住。时隔一年多,又回到了这片破败的院落。物是人非,杨籽百感交集。
哥哥本来想让杨籽一早去母亲坟头烧纸的,杨籽说自己没脸去。哥哥没有勉强。
村邻们看到杨籽出现在村里,眼光倒没有杨籽担心的所谓“异样”。听说杨籽回来上学,反而给予了杨籽或多或少的赞许。
“建华,不要再想恁娘的事了。好好念你的书,看咱庄上明年能不能出现人老几辈子的第二个大学生。恁祖坟上冒过青烟!”
杨籽没有复读所需的课本资料,学校也没有库存。杨籽就思考着到哪里去借。
哥嫂告诉杨籽一个消息:
“半个月前,矿上学校的你那个同学张振,过来看咱大。他今年没考上,不念了,跟他父亲学做生意了!你去找找他吧!他那里应该有书!”
“张振这个孩子真的很仁义,这年把没少往咱家里来,看咱大。还有恁那个王堰的同学薛豹,经常来咱家。你处的这两个同学,真的不错!以后值得你深交。”
杨籽骑上大姐夫新买的太子摩托车,去了张振的家里。张振和他父亲一起,在他家临集市的门面房,经营着种子、农药、化肥的批发生意。
看到将近两年杳无音信的杨籽突然造访;张振和他全家很是惊喜和欢迎。
张振把他留存的所有的高中的书本资料,全给了杨籽。还送给杨籽一套他哥哥从部队寄回来的一套迷彩作训服。张振还告诉杨籽一个信息:
“杨籽,你还记不记得咱班的赵梅、赵丰两姐弟?”
“当然记得!我去过他们家,还在他们家吃过饭。他们今年考得怎么样?”
“赵丰考上了安师大;他姐今年没考上。前两天我碰到赵梅了。她说她很想去复读一年,再考一次试试。”
“她父母觉得赵丰要去上大学,负担太重;不想让她再去复读了。正找人给她说婆家,想让她早点嫁出去。”
“那赵梅现在怎么想的?”
“她肯定不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嫁人了。你知道的,赵梅学习多用功?!她还想着再复读一年,哪怕明年还是考不上,也甘心了。所以她现在很痛苦。”
“张振!我以前给你说过,赵梅的气质很像我暗恋的附中同学吴莉。你和我去一趟她家里吧!我想帮帮她,试试能不能做通她父母的工作,让她回去复读。否则赵梅真的会遗憾一辈子的!”
杨籽骑着摩托车,和张振去了赵梅家里。酷阳高照,赵梅正在门前的豆地里拔草。一年多未见,昔日教室内起早贪黑、用心苦读的白皙温柔的少女,此刻俨然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村姑。
四目对视,两人的眼神交流了太多太多曾经的同窗情谊。“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
赵丰去了亲戚家,赵梅忙着准备午饭。由于赵梅的父母在外面做事,还没回家;杨籽和张振决定留下来吃午饭。
午饭前,赵梅的父母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的回到家里。饭桌上,杨籽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
“叔!婶子!我以前不懂事,气死了俺娘。我在外面游荡了快两年了,还是选择回来参加复读、高考!”
“咱们都是普通人家,赵丰要上四年大学;对二老来说,确实有很大的经济压力。”
“赵梅在我们班是出了名的学习刻苦。这次她可能没发挥好,落榜了。可是她真的还想再考一次试试。”
“就这样嫁人了?她心里不甘,甚至会一辈子生活在阴影里的。我想你们二老也会于心不忍。如果明年她再考不上,她也没什么遗憾了。”
“叔,婶子,你们看看能不能给她去复读一年?花的钱,权当给她提前陪嫁了?如果经济确实转不开,我们这些同学也可以一起想办法。”
“前几年我们家穷困潦倒,我二姐为了去复读,偷偷地去卖了一次血。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出嫁的时候;我父母没陪嫁她任何东西。她一直感激不尽我父母的恩情!”
杨籽的经历和言语,深深打动了赵梅的父母。赵梅的母亲还抹了眼泪,坚定地表示:即便砸锅卖铁,也愿意供赵梅复读一年;让赵梅的人生,不因大学梦的破碎,留下遗憾。
第二天,赵梅去了二中的复读班,杨籽回到了一中的教室。
……
杨籽上课的第二天,恰逢高三年级的模拟高考、摸底考试。杨籽考了全校的倒数第一。
除了语文勉强及格,其他150分的试卷,杨籽考了十几二十分的都有。历史仅仅得了五分。
杨籽的班主任是位四十多岁的英语男老师。他在分数名次总结班会上说:
“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大学梦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上大学理想的。”
“比如这次摸底考试,复读班都是刚刚参加高考没多久的,居然有个别同学总分不够两百分?!这样的成绩别说本科了,就是中专线,也相差太远。根本不是高考的料。”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打击成绩差的同学。但是成绩差的太离谱,也要面对现实。还不如早点走向社会,寻求另外更好的发展。”
杨籽知道,不知详情的班主任说的是自己。但是,面对可怜的分数结果,杨籽只能暗下决心刻苦追赶。
复读的各科课程,确实是从高一的书本开始讲授的。杨籽就如同一个高一新生,从头学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杨籽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相比曾经在武馆的肉体心灵折磨,读书上学的苦,算得了什么。自己已经差点死过一回,这次上学,权当一次涅槃重生。
杨籽早上第一个起床,跑完步后,学习;晚自习后,教室熄了灯,杨籽还点上蜡烛看书。直到巡查的校卫驱赶,才悄悄地回宿舍,洗漱上床后,依然在被窝里用微型手电筒翻书,默背知识。
杨籽发现了一个“过电影”的学习法:晚上躺在床上,睡着前,回忆一天老师讲课的情景。
杨籽觉得这个方法对自己很实用。特别是记背英语单词、课文等需要背记的知识,比早读课大声朗读,效果要好的多。
记背不起来的时候,杨籽就会拿出特意买来的微型手电筒,在被窝里翻一下书。
这种“过电影”的回忆、默背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对于历史的学习,杨籽牢记“朝代歌”,用它把历史朝代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在脑子里各个分块。
政治的学习法,紧紧抓住“辩证法”。对于数学,只能多做习题;孰能生巧。
半个月后,无监考的单元测试,杨籽名列班级第二,三个文科复读班第五;高三年级第九名。
这一突出的成绩,反而引来了一向温文尔雅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任老师的勃然大怒,甚至拍起了讲桌。厉声说道:
“我们的同学,都二十几岁的人了!按理都该是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成人了!”
“通过这次无监考的单元测试,个别同学的行为,很让我生气。简直就是狗皮挂在山墙上——不像话!”
“你现在为了要高分,翻书、作弊,骗得了谁?高考的时候,有机会作弊?还不是骗自己?!”
“想要个高分数?我可以让所有的代课老师直接给你满分!弄虚作假干嘛?就是弄虚作假,也要带点水平吧?谁见过全校倒数第一的人,半个月进前十?”
“拿了五六千块的最高复读费,还瞎糊弄?这么大的个子!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吗?”
“我建议回家娶媳妇算了。我帮着申请退款!不要在这里混日子!糊弄老师!糊弄自己!”
很多同学都扭头看向最后一排的杨籽。杨籽知道任老师觉得自己考试作弊了。面对非指名道姓、目标明确的批评。杨籽只能羞红了脸,低头坐在位子上。
下课后,杨籽鼓起勇气去了办公室,找到了班主任,说:
“任老师,我知道您批评的是我。可是我真的没有作弊,这个成绩是我自己考的。”
“作不作弊,你心里更清楚!我和其他老师同学,眼睛不瞎!也不是猪脑子!”
班主任依然余怒未消,愤然说道。
“我——!”
杨籽满脸燥红,无从辩解。
代课的历史男老师,站起身说:
“任老师,你也别气!很简单,拿一套空试卷出来,就让他在办公室里重做一次,不就知道他的真实成绩了吗?”
……
下午,杨籽搬了一张课桌,一个人在办公室里,重新做这次单元的3+2五科试卷。结果出来后,杨籽的总分排在年级第一。
班主任相信了杨籽没有作弊;但是依然觉得不可思议。就让杨籽通知家长来学校。
杨籽打电话给二姐,说:
“二姐!班主任要见家长!……”
“咋回事?你不会又惹事打架了吧?”
“没……。”
没等杨籽回答,二姐从单位打个出租车,急匆匆地赶到学校;见了班主任任老师。
二姐给老师们介绍了杨籽之前的大致情况。
班主任在课堂上向杨籽公开道了歉。并把杨籽的座位调到了中前排,和一个英语课代表女生同桌。
又是半个月后的模拟考试,杨籽的成绩名列前十。杨籽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固定了。成了刻苦学习,进步最大的典范。
杨籽的一篇语文作文被不同的语文代课老师拿去各个班级朗读、传阅。
校长特批,退还了杨籽四千块钱的复读费。学校电教中心的编辑,还抓拍了杨籽跑步锻炼、认真听课、孤灯夜学的录像镜头;通过教室里的闭路电视循环播放。
杨籽一时间成了学校的名人。班上的几个女生,经常找杨籽“请教”试题;眉目暗含秋波。
杨籽打电话给蚌埠的大哥大姐,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安心在学校上学。大哥大姐鼓励交代杨籽心无杂念,一心读书。
“杨籽!给我一个银行账号,或者学校班级地址,我让你姐汇点生活费给你!”
“大哥,不用了!我身上的钱够。要是能考上大学,不够学费,我再向你们要。”
杨籽在学校伙食方面是很节俭的。为了省钱,去了三堤口批发市场,批发了很多箱袋装方便面、麦乳精,当做早餐、宵夜。同时也批发回来一箱七号电池、蜡烛,用作教室熄灯后照明;手电筒被窝里看书。
杨籽偶尔也会在中午,骑自行车去二姐家里吃饭,补充营养。天气变冷,三姐和三姐夫来学校给杨籽送来了冬天的衣物。还特意给杨籽买了一双,当年父亲曾经买过的那种军警靴。
看到三姐和三姐夫站在学校门口的雪地里。杨籽脑海中又闪现当年父亲冒雨送雨鞋去矿工子弟学校,以及母亲天未亮就起来给自己做早饭的情景。
杨籽如同自己家养的那匹白龙马,低头,弓躬着腰身,四蹄卖力,在知识的田地里,拉着犁耙,负重前行。
寒门学子,如同深山修行的道士,节衣缩食、清心寡欲、蓄势待发。
一切都是为了高考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