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来无事,复习了一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书中读到了一个人物,在书中不是什么大的角色,整部书他的名字才出现了15次。前面的出现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第14次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就是这几句话救了曹魏政权,却也断送了曹家的天下,拱手把权力送给了司马懿。我说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曹魏政府的文官——钟繇。《三国演义》第94章,诸葛亮伐魏,魏国损兵折将。形势紧张。魏主曹睿急问退兵之策。太傅钟繇说,咱们的人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我愿意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保举一人,可退蜀兵。就是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也。这才有了后来的司马懿官复原职,重掌兵权,擒孟达退诸葛,政归司马氏的故事。
俩人说的什么意思呢?天下第一,就只有这一个人。独孤九剑加独孤求败。(无敌是多么寂寞……)在中国书法史上,他被历代评书者誉为“书史之祖”,有“钟张”(钟繇、张芝)“钟王”(钟繇、王羲之)之称。
钟繇终其一生的功力和招式,变隶为楷,创新书体,从章法上改变了字距宽,行距紧的隶书空间布局等特点,从笔法上改变了隶书的蚕头雁尾的书写,把隶书的方正整饬之美,变化为真书的“纵横可象”的力度美。
《贺捷表》
《贺捷表》是钟繇以全身之力,将内心的喜悦之情融化于笔端(跟剑法相似),全神贯注的书写而成。什么事可以这么高兴,就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关云长的死。
另外,章法行列没有统一的倾斜度与约定的重心。在楷书盛行的后世,这种写法已很普通,但放在三国时期,楷化到如此程度已相当先进,所以才有“正书之祖”的美誉。看此表,其字尚未完全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
《荐季直表》
《宣示帖》
《宣示帖》,又称《尚书宣示帖》或《宣示表》,为钟繇所书。很遗憾真迹也没有了。刻本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宋朝时有过单刻本发行。此刻本据说是王羲之的临本。如下:
宋姜夔《终帖平》卷二:“王僧虔云,亡高祖丞相导丧乱狼狈,将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中过江,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修。敬仁死,其母以修平生所爱,并以入棺,真迹遂亡。贞观御府所藏乃右军临本。”
《力命表》
《丙舍帖》
《丙舍帖》全文:墓田丙舍,欲使一孙于城西,一孙于都尉府,此繇家之嫡正之良者也,兄弟共哀异之。哀怀伤切,都尉文岱自取祸痛,贤兄慈笃,情无有已,一门同恤,助以悽怆,如何如何。
《还示帖》
《还示帖》是钟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用现在的话就是写了一篇美文发朋友圈了。信中劝勉朋友要认识自身,宽容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消除忧虑烦闷;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坚决不能在家憋着,要追求生活的品质。
《还示帖》繇曰:昨疏还示,知忧虞复深,遂积疾苦,何乃尔耶。盖张乐于洞庭之野鸟,值而高翔,鱼闻而深潜,岂丝磬之响,云英之奏,非耶?此所爱有殊,所乐乃异,君能审已,而恕物则常,无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