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一般的思维里,只知道曹植才华横溢,文韬武略,精通治国理政, 而兄长曹丕妒其才,听信谗言,百般刁难,苦苦相逼,欲杀之而后快。如此,便有了其命曹植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兄弟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便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后话。曹植胸有成竹,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为后人广为传颂。
人们总以为曹植贤良博学,曹丕以暴虐昏庸,杀人成性示人,殊不知曹丕在三国时期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皆有成就。在文学造诣方面, 尤以七言诗,五言诗和乐府最为擅长,曹丕的诗清绮动人,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幽深, 其代表作以《燕歌行》最为著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至今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它的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写景与抒情巧妙交融。王夫之曾经称赞此诗为“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然是溢美之辞,有阿谀奉承之嫌。但是此诗确实为叠韵歌行之鼻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不失为韵律之佳作。
曹丕的形象很多年来随着七步诗故事、洛神故事的流传被简单化成一个暴戾、残忍的人物。而读他的诗文却发现,他的情感非常细腻,清新。我非常喜欢他的《与吴质书》和《大墙上蒿行》。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的长子 。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箭艺非凡,能“左右射”,广读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可谓博学多才,文武兼备。
从吕思勉的三国史话,到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诸多历史文献,都将笔墨着重于曹操,不论是奸雄,或者是英雄,但最终完成曹魏霸业的还是曹丕曹子桓。曹丕在位七年,年仅四十岁就病逝了。如果他能再稍微长命一点,或许情势或许大不相同,他也许会成为一代开国明君,流芳百世。退一万步讲,至少不会承受如此多的骂名,然而历史总是不容假设,这大概是我们永远的遗憾吧。
其实世子之争在历朝历代都是习以为常的。只不过因为曹植的七步诗,被后人视为暴虐之徒,渲染的愈演愈烈罢了。曹丕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对于家人朋友,他可以抱有最真挚的情感。单从曹丕没有对曹植痛下杀手可见一斑。也就有了最后的“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由此看来,他对曹植的感情深厚。我们没有理由责怪他,毕竟他生在帝王家,宫争必不可少。
我在想,七步诗的传说或许是后人杜撰的,也可能只是曹丕兄弟之间的一句玩笑?其实很多历史记载都没有考证,都是出自不靠谱后人评说,或者杂文小说编撰。诛杀甄姬、开罪曹洪,也是曹丕暴虐无道的写照。这件事的真伪我们无从考证,理由也过于牵强,明显得不合逻辑。从曹丕在位短短七年,平藩,开创多民族融合的气度可见,他不是一意孤行,昏庸无度的暴君。
曹丕在位期间,兴儒学,立太学,复兴正统文化。除禁轻税,便利商旅,防灾减灾。对战乱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庶民负担,促进贸易,发展经济,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他还下令禁诽谤,禁复私仇,议轻刑,以收拾散乱的民心,使北方地区出现多年不见的安定和平。明令凡宦官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向太后奏事,太后家族不得当辅政之任,更不得接受茅土分封的爵位,使得魏一代没有发生因宦官、女主干政而造成的政治危机,为后世统治者明鉴。
作为建安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文学地位比他的政治地位更为重要。曹丕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能并无其弟曹植那样炫目后世,但是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说,作为一个诗人,《燕歌行》,是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大墙上嵩行》,是一篇不朽的杂言体,无数后世长篇歌行的师承。王夫之评价这首诗时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如此或可一窥该诗的影响力。《典论》也是不可多得的巨著。
建安文学史上的三曹。曹操是因为他的开拓地位与领袖角色在建安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曹植则务于特定领域的精深,那么曹丕更多的是广博。除此,他还在很多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包括对汉赋的继承与对六朝的启示,以《与吴质书》为代表的散文,还有五言诗中对平民题材的开拓性挖掘,对汉乐府的批判性继承。
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他们在历史的特定时期扮演特殊角色,起到的特殊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亦是无人能及的。我们暂且不去评说曹丕是好人,还是坏人。单就他是一个才子,而且是一个当皇帝的才子,一个敢爱敢恨的才子,已经实属不易了。可能他确实想当太子,当皇帝。历史上的帝王子孙,对个人价值与功业追求一样,曹丕如此,曹植也同样如此。
或许曹丕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儿时的梦想也不是做皇帝,但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曹丕在我的心中是一个才子,传统的观念中,曹植是一个典型的不问国事的才子,曹丕则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可是如果仔细想一想,谁能说情形又一定就是如此,甚至是相反?